青春竞赛追梦想
星光点缀成华章
近日
聊大人在各自领域
再获佳绩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
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公布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数学科学学院复杂系统智能分析与控制团队夏建伟教授牵头申报,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张保勇教授共同参与的“多元约束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我校计算机学院荣获
2025年度中国仿真学会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近日,2025年度中国仿真学会教学成果评价结果正式揭晓。我校计算机学院桑红燕教授领衔的“学科引领,产教融合,创新驱动:AI时代下仿真科学和工程领域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特等奖,我校为全国获此殊荣的五所高校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地方高校。
该成果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学科引领、产教融合、创新驱动”三维一体的计算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科前沿为导向,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打造教学科研团队,重构创新驱动的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重塑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新范式。构建学科引领,交叉融合的智能仿真课程体系,打造智链赋能,产教融合的智能仿真实践平台,创新多元协同的全过程育人保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我校四支队伍在“天鹅杯”
第十届国际大学生
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近日,“天鹅杯”第十届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农业大学举行,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4支队伍参赛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本赛事校赛由创新创业学院主办,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承办。自赛事启动以来,参赛师生积极筹备,通过持续的创新努力,参赛作品在功能性和实用性方面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经过多次集训和答辩的练习,学生们在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进步。最终经过现场问辩和实物竞技两个环节,我校师生夺得4项大奖,充分展现了学生较高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我校再次获批2支山东省
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
近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拟增补名单,我校申报的“山东运河文化研究团队”和“北极原住民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团队”两支团队成功入选。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
“智课杯”英文配音大赛中荣获佳绩
近日,山东省第四届“智课杯——声临其境,英韵飞扬”英文配音大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我校6名同学凭借卓越表现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并斩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用声音完美诠释了英文配音的独特魅力,也为书香校园增添了一份独特色彩。聊城大学图书馆获得“优秀组织奖”。
首届省高校
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落幕
我校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首位
近期,由山东省高校图工委主办的第一届山东省高校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大赛成绩揭晓,我校23名同学喜获佳绩,5名馆员获评优秀指导老师,聊城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获奖人数位列全部参赛高校第1名。
其中,宋昊阳荣获特等奖;卢泊元荣获二等奖;岳靓、范欣冉、卢艳颖荣获三等奖;张若冰等18人荣获优秀奖。孙小梅等5位馆员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聊城大学在第三届山东省
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中斩获佳绩
7月4日,由团省委、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文明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市校区圆满落幕。
经省级初评、终评答辩,我校3个项目获银奖1项、铜奖2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其中,美术与设计学院《“忆”路生花——色彩赋能认知症老人项目》荣获银奖,音乐与舞蹈学院《眼睛随耳朵去旅行—基于感知觉协同的青少年近视防控音乐治疗训练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遗”启助残—非遗技艺助力残障人士就业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铜奖。
《中国青年报》以聊城大学师生
调研报告为蓝本推出深度报道
【编者按】6月13日,在《中国青年报》的文化周刊版面,刊登了题为《一场青年消费变革与文旅产业转型的双向奔赴》的文章,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课题组的调研报告为蓝本,揭示了中国青年当下“穷游”的背后市不是单纯的消费降维,而是更重视“体验为王”。
从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师生组成的课题组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16个省市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171份,开展了32场深度访谈,分析了40篇文献,对“穷游”现象进行了深度调研,推出《“穷游经济”驱动下文旅产业升级的挑战与路径探究——基于11 省市青年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无论是学业成绩
还是比赛竞技
聊大人都以求实创新的态度
力求“筑梦,追梦,圆梦”
愿每位聊大人
向榜样看齐
敢想!敢拼!敢赢!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