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聚焦」出品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串数据不仅勾勒出历史的车辙更如同一行行密码解锁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未来趋势
一支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师构成的科研队伍——中国式现代化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价研究团队,正式发布《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报告2024》,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定量测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特征,为理解这一伟大征程提供了科学的量化视角,成为人大统计学科服务国家治理的又一突破。
出发:用数据丈量中国式现代化“统观国策,计量民生”,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的初心使命。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人大统计学科的学者们一直在思考,能否用统计知识、统计视角、统计智慧来解释一系列关键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进程如何?关键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哪些地区是领跑者?不同地区的现代化路径有何特色?回答这些问题,量化测度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对中国式现代化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价研究寄予厚望,“以指数看发展,深度洞察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变化;以指数观民生,更精准地了解民生需求和急难愁盼的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指数出良策,更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趋势,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
人大统计学科以经济统计领域深厚的学理积淀和丰富的实践探索为基础,融合数理统计、数据科学等领域优势力量,迅速组织起一支包括五个学系教师在内的研究队伍。
2024年3月,中国式现代化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价研究团队正式成立。他们决心以数据为尺,丈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
攻坚:指数的打磨与诞生
项目首席专家、统计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静萍牵头,每周三中午12点,团队内的资深经济统计专家、中青年教师都会准时相聚在会议室,分享研究进展,探讨遇到的难题。
“发展愈是快速,变化愈是深刻,统计学科在服务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团队成员、统计学院院长李扬时刻铭记重任在肩。
“高敏雪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从未缺席任何一次讨论,每次都是第一个到。”年轻教师备受感召和鼓舞。
“我们团队的成员覆盖了统计学院全部5个学系,各自发挥专业所长,每次讨论都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李静萍说。
从指标体系框架的反复推敲,到指标选择的严谨抉择;从正负指标的争论求证,到数据来源的艰难搜集;从网络搜索数据的创新应用,到指数计算方法的反复优化……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历经百日酝酿,第一版指数终于在2024年6月27日的专家论证会上亮相。与会专家给予了积极评价,并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团队成员继续投身指数的改进工作,又是数月的精心打磨,直至10月底,指数终于定稿。
▲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评价与动态监测”专家论证会。
在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发布会上,与会专家表示:“指标体系的确立为世界,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了一个现代化模板”“指数报告为地方和区域来解决诸多难点、堵点、卡点指明了路径”“从专业角度来讲,这个主题其实是很多专家不敢触碰的领域,复杂性是很难想象的”……大家一致赞叹,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初步搭建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对测度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极具历史性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评价道:“中国式现代化指数的首次公开发布,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践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测度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大需求的具体体现,对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发布会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对于研究团队而言,其中的辛苦化为向前一步的动力,最欣慰的是没有辜负承担的光荣使命,不断践行用数据读懂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理想。
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采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包括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和93个四级指标。
对全国总体以及各地区2020—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指数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式现代化总指数稳步提高,5个二级指数具有良好的协同性;各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整体提升,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江苏、广东处于领先梯队,多个维度的地区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每个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各有特色,优势与不足并存;中国式现代化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例如地区差距、生态现代化与其它维度的协同性等。
基于研究成果,团队分别于2024年11月和12月赴深圳召开“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测度与深圳现代化发展创新”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政府统计政策分论坛,与广东省相关高校、统计部门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深圳现代化统计创新实践。
多元视角催生出更多有价值的思考,如何推进区域特色指标的融入和多维数据源与技术的融合,如何开展区域与国别、时间跨度等多层次、多维度的比较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多模态、多来源的技术手段推动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分析……
面向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价研究团队致力于持续提升评估体系的精确度和科学性。
回顾75年发展历程人大统计学科始终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为统计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为破解统计难题、推动统计事业发展出实招、献实策、尽实力
编好指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读懂指数搭建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交流平台善用指数积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挺膺担当贡献更多人大智慧、人大力量!
特别支持:统计学院统筹:晏慧设计:佧米然·克里木责编:凯怡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