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小学的年画社团里,队员们有的握着毛笔,小心翼翼地为拓印好的年画娃娃绘上新衣;有的伏在桌前,用刻刀在PVC 胶板上划出细密的声响……这所与“中国年画之乡”血脉相连的小学,用 17 年时间厚植非遗传承的沃土,让木版年画这门古老技艺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一所学校,一段传承的故事
2008 年建校伊始,杨家埠小学的年画非遗社团便悄然萌芽。学校将年画技艺工序细细拆解,化作教案里跃动的文化基因。 最初的社团只有勾线组和上色组,2019 年, PVC 胶板被引入课堂,原本沉重的梨木板被替换成了巴掌大的轻便材料,胶板年画组应运而生。“传统杨家埠年画用梨木板,队员手劲不够,刻制难度大,PVC 胶板软度高、好操作,队员既能学习传统图案,又能掌握木版年画的刻版技法。”社团指导老师王佳解释道。这种食品级胶板不仅安全,还能把队员刻好的图案直接油印到不同的载体上,做成五花八门的衍生品和文创产品。“我们还保留了 最传统的杨家埠木板印刷形式,让队员们学习印刷技巧。”
如今的社团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阶梯课堂”,四年级队员从《连年有余》《五子登科》等经典的杨家埠年画图案入门,先进行临摹,再拓印图案,最后参照模板涂色,从而熟悉年画、了解年画,之后队员们在保持图案外轮廓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内部细节,形成更适合他们、容易操作的图稿。基础学习满一年后,五年级的队员就进阶到雕版,队员们手持小刻刀在胶板上全神贯注地勾画着线条。来自五(3)中队的李欣怡分享她的“刻版之路”:“刚开始学习刻板的时候我掌握不好力度,经常把版刻穿,王老师教给我不能用握铅笔的方式握刻刀,这样会让刻痕一会儿重一会儿轻,用食指压住刻刀才能让力量变得均匀。现在我学会了控制力度、放慢速度,先在 PVC 胶板背面练习,找准感觉再进行雕刻。”
大师课堂:
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吉祥年画的种子
年画社团里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导师——杨家埠木版年画第 21 代传承人杨志滨。杨老师出生在一个“年画之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刻印技术,小时候,他经常在印刷年画的案板下钻来钻去地玩,现在,他正致力于把这份技艺分享给更多的孩子。于是,借助着“非遗进校园”的契机,这位 1986 年毕业于杨家埠小学(当时叫西杨家埠中心小学)的“老学长”重返校园,将非遗手工技艺传承给他的“小校友”们。
如何流畅地进行线条刻画、如何让配色更有视觉冲击力,在社团课上,杨老师耐心地给队员们专业指导。张子阳说:“跟着杨老师上课,我非常开心!我不仅能学到原汁原味的杨家埠刻版年画技巧,还从中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我从孩子们的身上也学到不少东西,他们代表着更年轻的审美,通过观察他们的审美变化,我也能帮助年画进行‘焕新’。一项非遗技艺要想传承下去,就不能固守着一个模式,从孩子身上吸取到的灵感,帮助我创作出更受年轻一代喜欢的作品,这是共赢的。”杨老师正在为中国美协筹备一幅年画作品,内容正是一群孩子围成一圈,共同参与杨家埠刻版年画的研学创作。
杨家埠小学刻版年画的校本课程由杨老师以及学校美术组的老师们共同设计完成,在杨志滨看来,非遗传承必须与学校相结合,传承人起到指导的作用,而学校则需要解决年画技艺与当代美育体系相融合的问题,要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传统精髓与现代创新的平衡,既要让队员们通过临摹实践掌握传统技法,又要在持续创作中理解年画承载的文化内涵。
“年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培养队员们责任感与耐心的生动课堂;每一幅作品的诞生,都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杨家埠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纪官升展示着《杨家埠年画》校本课程,“‘爱家乡、爱文化’的情感通过年画作品的绘制融入队员们的成长血脉,他们将用实际行动讲好家乡故事,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初审 | 肖好军
复审 | 孙烈礼
终审 | 钱巍巍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