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教育报》以《怎样把中小学食堂办得尽“膳”尽美》为题报道了威海羊亭学校妈妈厨房带来的积极改变。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聚焦校园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守护好中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让学生们在学校食堂吃饱吃好,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关键小事。中小学校如何创新食堂管理,促进食堂提档升级,让学生在学校吃得实惠、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美味?本刊特编发一组稿件,供校长们参考。
——编者
“妈妈厨房”带来的积极改变
今年暑假,学校食堂开启自主经营改革,需要重新招员工、重新制定食材供应链、重建运营管理体系,当然这一切的源头都要先从员工招聘入手,于是就有了首场员工招聘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操作下,学校惊讶地发现,28名员工中有20人竟然都是在校学生的父母。当时学校就想:这怎么办?这些家长会不会给学校“挑理”?在忐忑中,我和分管食堂的班子领导一起组织了新员工沟通会。不谈不知道,一谈发现真的想错了。有位家长说,“校长你想办好食堂,让孩子吃好吃饱吃得有营养,难道我们做家长的不想吗?”是啊,家长想的不就是我们所想,家校不就是一条心吗?带着这样的认知重构,我们开始了角色的破冰之旅——“妈妈厨房”就这样成立了。
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家在学校,学校也是家。
满载爱心的妈妈大厨不仅懂得厨艺,更了解孩子们的喜好。骨汤面、莲藕肉丸、花样小馒头……一个个令人惊喜的妈妈牌食谱不断出炉。妈妈大厨还成立膳食委员会,担当起检验员、监督员,每天清晨轮着班早早到校验菜、称重、分拣,连以前员工最不愿意管的孩子打饭纪律,妈妈们也都打起了精神。食堂不仅提供营养套餐,也提供情绪价值,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亲切感。当孩子们吃到妈妈们制作的食物,孩子们对饮食安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明厨亮灶”不仅晒在了阳光下,更是晒进了学生心里,学生们更加感受到学校也是家,在学校也有了心灵的寄托。
从参与者到示范者——身教重于言传。
在学生成长初期,身教往往重于言传。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作用,妈妈大厨们精心处置每一道饭菜,勤勤恳恳的模样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校借机推出“妈妈大厨邀你来”活动,由妈妈大厨邀请班级里的其他家长到校,品尝美味之余,与教师来一次沟通会,交换意见、畅谈合作,陪孩子以及孩子的好朋友吃一餐家常饭,叙一叙开心的事,诉一诉心中情。这些行动不仅拉近了家校关系、亲子关系,更主要的是让孩子在这些极具烟火气的沟通交流中看到了做人做事的样子,种下了一颗颗美德的种子。
从示范者再到建言人——育人无边界、成长无止境。
成为“妈妈厨房”的员工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大幅提高,他们不仅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关注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让不同职业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学生父母走进课堂,开展饮食文化、劳动教育等课程或活动;有的爸爸会维修,从此学校的水管暖气再没出现过故障……“妈妈厨房”成为了家长角色转换的纽带,家长再也不是那个焦虑满满、疑虑重重的教育旁观者,而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分子,给学校带来了多样化的视角和经验。
一次角色的转换如同一次幸运的邂逅,在幸福的不断叠加中,最终带来了教育的质变,“妈妈厨房”装得下孩子舌尖上的期待,也装得下家长的托付,更装得下教育人的情怀。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