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师生前往参观
杨明斋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他青年时期被迫离家闯俄谋生
在俄期间
曾徒步万里寻俄共求真理
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并于1917年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1920年受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派遣
与维经斯基等人一起来华
他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牵线人
为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参与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指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通讯社
中俄通讯社
参与创办了中国党团组织
第一所青年干部学校
外国语学社
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专门理论刊物
《共产党》
李大钊称他“万里拓荒,一身是胆”
周恩来赞誉他为
我党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
他在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史上
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但是长期以来
这样一位
重要党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却鲜为人知
杨明斋的最终下落如何
对后人来说始终是一个谜题
有这样一位
追光的石大人
他是拥有
6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
他曾用十年时间
穷尽一切办法
只为解开这位
革命先驱的身世之谜
他就是我校教授、党史研究专家
余世诚
我是一名6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都是我的研究课题。我从事的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别是中共党史的教学,研究杨明斋是我的职责、我的岗位,我愿意为这位历史人物的发掘做出自己的努力,理所当然,责无旁贷。
——2025年6月15日,余世诚于北京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跟随
余世诚教授的足迹
走进这段石大人
寻找杨明斋的曲折经历
初探迷因,两年未果
1979年,余世诚在研究
山东党组织创建问题时
从老革命杨一辰的回忆录中
发现杨明斋与山东早期党组织
接触的线索
这一发现
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历史的缝隙
却也引出了更多谜团
杨明斋参与建党后的生平
宛如一团迷雾
籍贯、经历、下落均无明确记载
仅有一句
“有浓重山东口音”
的模糊描述
党史工作者的责任感驱使余世诚
踏上了这场艰难的寻踪之旅
此后两年,他四处奔波
查阅资料、走访知情人
却始终一无所获
这两年,就像在黑暗中摸索
每一次的希望都被
无情的现实扑灭
可他心中的信念之火
从未熄灭
一言千金,定位平度
1981年8月18日
余世诚在北京看望
山东首位女共产党员——黄秀珍
在黄秀珍这里
余世诚意外得知了杨明斋的消息
黄秀珍称1925年在
莫斯科中山大学时
与杨明斋因同乡关系相熟
透露杨明斋是山东平度人
“黄大姐一言值千金呐!”
余世诚感慨道
这一关键线索
让余世诚看到曙光
将寻找范围缩小到一个县城
为后续调查指明了方向
全民寻证,初露端倪
1982年3月
余世诚赴平度
联合平度县党史资料征集办
与平度的党史工作者合作
展开广泛调查
一场声势浩大的寻人行动
就这样在平度展开
他们查阅县志、户籍、杨氏家谱
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
甚至对前清秀才、当地名流
和赴俄华侨都进行了排查
并在县广播站、《平度大众》报
登寻人启事
发动全民寻找
余世诚在石油大学课堂上讲述杨明斋事迹
动员平度籍师生参与
一时间学校掀起“杨明斋热”
很快排查出六位疑似人
目标锁定马戈庄
1982年11月,村民杨景宝看到启事
提供了杨明斋可能是
邻居杨德信伯父的关键线索
名实确证,故里终定
依据杨德信线索
余世诚采访同村闯“崴子”的杨仁曲
及旅顺杨德华(杨好德之侄)
初步确认“杨好德”即杨明斋
为严谨求证
分赴京、沪、穗查阅档案
在广州博物馆发现1921年
杨和德(俄译名,与“好德”音近)
与张太雷联署的报告
证实“杨好德”字“明斋”
至此,杨明斋的故里——
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
得以最终确认
这场漫长的身世调查
才真正拉开帷幕
史海钩沉,迷雾又生
在各地党史部门的支持下
余世诚等查阅大量文献
终于厘清了杨明斋
1920-1925年在国内的主要活动
余世诚发出200余封调查函
获邓颖超、蔡畅、伍修权、罗章龙等
众多老同志的回函
这些回函就像拼图的碎片
一点点拼凑出杨明斋的人生轨迹
通过走访莫斯科中山大学校友
伍修权、黄秀珍等人
杨明斋1925-1927年在苏联的
工作生活情况也逐渐清晰
然而1927年之后
杨明斋的去向再次成谜
调查的线索又一次中断
仿佛走进了死胡同
线索中断,再陷迷途
1984年
何连甲、宋敏之两位老同志来信称
杨明斋曾在河北丰润县车轴山中学任教
余世诚迅即赴太原和北京
后来又调查访问了
李尔重、吴德、刘尚之
宋匡我、杨向奎
等杨明斋教过的学生
这些回信填补了杨明斋
在1927年秋至1930年间的空白
但1930年以后的情况还是个谜
跨国求证,波折重重
1983年起
余世诚通过外交部、驻苏使馆
向杨明斋可能居住的
莫斯科、伊尔库茨克
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多地发函求证,收效甚微
1987年,正当余世诚苦于找不到
杨明斋在1930年后的下落时
年逾九旬的著名翻译家曹靖华
提供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史料
“1954年,我与周恩来总理
聊起杨明斋老师时
总理告诉我
杨明斋是位‘忠厚长者’
他身体不好
后来又回到了苏联
在苏联病死了”
他是在哪一年病逝
去世前有着怎样的经历
依然是个未知的谜
十年研究,疑团未解
08
下定决心,致信苏共
1988年10月26日
余世诚毅然向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致信
详述杨明斋的历史贡献
寻访历程与困境
恳请协助查找下落
1989年2月
收到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
所长米哈伊尔·吉塔连科
代苏共中央的正式回函
杨明斋最后一段人生轨迹得以重现
09
档案现世,绝照留痕
2016年4月,山东电视台拍摄
建党95周年纪录片时
摄制组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
发现杨明斋档案卷宗
内附2张1938年5月26日
由莫斯科刑事侦查委员会拍摄的正、侧身照
此照片系就义前的“验明正身”照
为这位56岁革命先烈的传奇一生
留下唯一影像凭证
这位革命先驱的形象
终于穿越时空与我们相见
从乡土青年到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参与者
再到中共早期组织的贡献者
杨明斋同志作为
共产国际与中共之间的重要联络人
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余世诚教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和对真相的执着
用长达十余年的研究与求证
最终让杨明斋这位革命先驱
得以重回历史视野
四十多年前
余世诚教授对杨明斋的调查
曾在石大校园里
掀起一场“杨明斋热”
四十余载春秋流转
“寻找杨明斋”的故事在
一代代石大学子中广为流传
至今仍以其独特的
精神魅力和时代价值
发挥着鲜明的育人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续写属于石大人的坚守与担当!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