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
穿越百廿风云
杏坛薪火
映照初心如虹
新时代征程上
我们以信仰为笔擘画蓝图
用担当作墨书写答卷
让教育强国的理想
在砥砺奋进中照进现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要求,近日,党委学生工作部举办“以学正风强信仰,笃行致远践初心”第十届学生党员微党课大赛决赛。
决赛中,来自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14名学生党员,围绕擦亮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发扬老党员优秀品格、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等主题,立足专业、结合经历、发挥特长、创新形式,以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方式讲理论、讲观点、讲故事,为广大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党课,展现了新时代北师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斗志。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委评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3级博士生罗正清、政府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生刘倩获得一等奖,会同书院2022级本科生焦小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生刘怡乐、弘文书院2022级本科生胡芳媛、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图玛日斯·阿卜杜热伊木、历史学院2024级硕士生杨苒君获得二等奖,心理学部2022级本科生孙梓耀、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曹泽钜等七名选手获得三等奖,会同书院焦小诺、弘文书院胡芳媛、生命科学学院图玛日斯·阿卜杜热伊木获得最佳人气奖。
一等奖获奖学生风采展示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罗正清
让每个孩子被看见
我对于教育和语言的热爱始于小学。那时,年幼的我跟随父母,从广东转学至陕西,南北的巨大差异让我一时间难以适应。就在这时,我的语文老师许老师看到了我。她不仅每天主动帮我补习普通话,还经常与我谈心。在她的帮助下,我交到了在新学校的第一个朋友,考取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分。因为她,我认识到了语言的神奇力量,也感受到一名好老师对孩子的终身裨益。于是小学毕业,12岁的我暗自许下心愿,要像众多优秀的老师一样,以语言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18岁那年,我如愿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次靠近了理想。假期里,我和队员们经历20小时硬座、8小时大巴和2小时徒步,为深山里的岩口私塾小学带去了精心准备的课程。在那里,我看到孩子们在艰难中依然渴求知识、向往远方。那一双双闪亮的眸子,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理想。我知道,想要为孩子们做的更多,我、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第一步,就是让自己更加优秀。如果说“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那我这本书,还想要再多写几页。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重点高中任教,又在后来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继续深造外语教育。2021年,当我从剑桥硕士毕业,我知道:是时候了。面对众多可能,我转身回国、选择参加为期两年的支教项目。把知识与陪伴带到最需要的地方,本是教育的模样。
我看到那个孩子,在第一节英语课上胆怯地低头,嗫嚅说“老师,我不可能学好英语”,在我一次次鼓励下打开自己,最终在英语戏剧中大放光彩。
我看到那个孩子,独自住校闷闷不乐,却在一天天的晚安故事会后绽开笑颜,告诉我:Ms Luo,今天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整晚的书,晚霞打在我的脸上好暖好舒服,你坐在我的身边我好幸福。
我看到那个孩子,第一次见面时怔怔望着我,问道:“老师,你的家在山那边么”;又在离别时郑重地说:“Ms Luo,等我长大,也要去你读的大学看看”……我看到了,看到了每个孩子的童真与渴望。
在我与孩子们的故事中,我在育人,更是在遇见自己。即将分别的清晨,小姑娘拿着“成长的足迹”英语积分册来跑来,自言自语般问道:“我有128张贴纸了,可不可以兑换一个Ms Luo,你可不可以不要走?”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种心情,是孩子们坚定的爱,让我拥有了无尽向上攀登的勇气。在20多岁的年纪,要做80岁想起来都还会笑的事情,支教就是这样的事情。
如今680天的支教结束,我重回师大,继续博士学习。我选择“语言教师评价素养”为研究方向,期待未来可以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倡导的那样,助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回首过往,我走了很远的路,才回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路过于崎岖,在学术与实践里兜兜转转;但我知道,我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用自己所学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让所有的中国孩子不论出身,都能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都能够真正地被看见。
政府管理学院 刘倩
擦亮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
“金色名片”
什么是作风建设?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是从哪里起步的?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等8个方面对作风建设立下规矩,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
十多年来,从“八项规定”到“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从“纠四风”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总书记始终一抓到底,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定下了基调,树立了标准。
其实,早在地方工作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
时间来到40多年前,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组织制定了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反对官僚作风,注重工作实效”“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等要求,今天读来依然铿锵有力。
1989年,在福建宁德,他推动出台“廉政十二条”,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他将2007年确定为全省“作风建设年”,着力抓好“大兴学习之风”“改进工作作风”等六个方面工作。
在制度上立起“硬杠杠”的同时,总书记始终强调:优良作风更要靠脚踏实地、深入一线来体现。
他曾经多次提到“三个跑遍”——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在浙江工作期间,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全省所有地市和大部分县市区。正是基于这样全面、扎实的调研,2003年,他正式提出了“八八战略”。二十多年来,引领之江大地实现了历史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
这些正风肃纪的制度要求,和总书记亲力亲为、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2012年在考察河北阜平县考察时的四菜一汤菜单,2014年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的餐费收据,都是他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的真实见证。
在总书记的带领下,八项规定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
你看,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一线,通过“四不两直”“四下基层”等方式了解民情;各地政府改进服务,从北京的“接诉即办”,到上海的“一网通办”,再到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改革,都在用实践回应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良好作风的殷切期待。
而我们北师大,也有自己作风建设的“校园样板”。
我曾通过“京师大福”平台进行提问,很快就得到了回应,“京师大福”最近还推出了“智能大福问答系统”,更是实现了即刻搜索、即时回复,这正是作风建设走进校园、走进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真实体现。
今年,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作风建设的延续,更是百年党史的传承。让我们一起擦亮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让这个百年大党始终风清气正、行稳致远!
微党课大赛是我校创新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迄今已连续举办十届。本次微党课比赛自2025年1月启动,在北京校区、珠海校区同步开展,自通知下发之日起,经院(系)推荐和学生自荐,共收到参赛材料147份,学校分阶段、分校区组织初赛、复赛,指导学生党员通过微党课,将党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夯实信仰根基,传承优良作风。
赛前,党委学生工作部还举办“微光十载聚星火,党课百讲映初心”学生党员微党课大赛十年回顾展,并推出主题视频,系统总结微党课大赛举办以来以小见大讲透理论精髓的创新实践、以情动人凝聚思想共识的生动成果、以行践知引领青年担当的育人成效,全面展现新时代师大青年赓续红色血脉、扎根基层沃土、讲好中国故事的精神风貌,激励师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书写理论传播与实践创新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