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重要指示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近日
学校领导相继走进课堂
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学子们带来了
一堂堂生动深刻的思政课
党委书记周志军以“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为学生带来一堂生动且沉浸式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伊始,周志军带领学生开启科技与专业融合的探索之旅,先后参观了声音学院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青影厂地下二号摄影棚和影视技术系XR演播棚。学生们近距离观摩了电影声音制作流程、虚拟拍摄技术以及扩展现实(XR)技术的应用魅力。周志军指出:“技术革新正重塑文化传播形态。作为新时代传媒人,既要精进专业技能,更要深挖技术背后的人文价值”。实践教学后,周志军围绕“我国经济与就业形势”“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与影响”“新时期中美关系相处之道”等四个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理论讲授。课程最后,她寄语学子肩负民族复兴重任,以此次课程为新起点,在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在文化传承中守正创新,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从沉浸式实地参观到深入浅出的理论讲授,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深深触动着每位同学的心灵。这种 “理论+实践” 的创新模式,拓宽了专业认知的边界,打开了创新思维的大门,使得党的创新理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彰显着价值引领的力量。
党委副书记、院长扈强立足学院艺术教育特色,结合多年深耕教育领域的丰富经历,从教育的本质与多元特征切入,深度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时代命题。他强调,教育并非单一维度的知识传递,而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承载着唤醒人性、传承文化、传递知识、培育审美、提升认知的重任。扈强强调,建设教育强国不仅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更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这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和个人的成长。面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扈强满怀期许,以恳切的话语激励他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断追求卓越的艺术境界;积极践行艺术服务社会的理念,用镜头记录时代,用作品传递正能量。他号召青年学子把个人的电影梦想,深深融入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以青春的激情与担当,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党委副书记支宏伟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与民族复兴伟业,系统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需求。她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同学们要深刻认识肩负的时代责任,将个人成长融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之中。
党委常委、副院长俞剑红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出发,回顾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成就,指明了推动文化繁荣的方向。他结合国内外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电影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优势,鼓励青年学子关注文化产业,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新军立足其深厚的北京教育系统工作经验与实践积淀,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教育强国的战略擘画,深刻剖析了科技革命对教育理念、模式、治理带来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他深入阐释了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将科技革命的动能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党委常委、副院长童雷以智慧教育与AI学习工具为切入点,结合国际化视野与丰富案例,通过严谨而富有逻辑的讲授,重点介绍了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近年来的历史性跨越,使在座同学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深切体会到建设教育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党委常委、副院长李伟以其独特视角,将个人创作实践、厚重校史积淀与杰出校友事迹熔铸一炉,为学生带来一堂关于伟大抗战精神的思政课。他以自身参与抗战题材影片拍摄的亲身经历为引,深情讲述了镜头背后的真实故事,展现了我校杰出校友在国家需要之际,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民族事业的壮举。
副院长潘若简援引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刻内涵。她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精神引领,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秉持守正创新的实践理念。同时,她警示同学们警惕“唯流量论”等浮躁现象,寄望青年学子以工匠精神投身文化创作。
此次全体校领导走上讲台讲授思政课,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更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学习与实践,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