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大拍微短剧
是什么新奇的体验?
没错,他们做到了!
今天(7月9日)起
上海交通大学融媒体中心
微短剧短视频工作室师生团队
原创校园微短剧《无名汇单》
在交大新媒体平台上线日更
该剧通过一张尘封的匿名汇款单
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饮水思源”故事
这是继《九零年代交大来信》后
“交大故事”系列微短剧
又一次温情亮相
当微短剧的风吹进交大校园
校园文化在方寸屏幕间焕发新活力
微短剧也成为交大文化传播的新窗口
《无名汇单》
《无名汇单》第一集上线
作为“交大故事”系列微短剧的第二部作品,《无名汇单》共分七集,将在交大短视频平台日更。围绕一张编号为“SJTU1999”的匿名汇款单展开,通过双线叙事讲述了一段“寻找无名者”的校园调查故事,展现交大人低调质朴、薪火相传的感恩精神。《无名汇单》延续“现实题材+青年视角”的创作路线,将镜头投向一封来自1999年的无名捐赠,唤起观众对“饮水思源”精神的再次思考,传递一代代交大人低调而坚定的精神承诺。
在剧中,新闻系学生陆晓雅在学校档案室中发现一张未署名的老汇款单,并由此展开调查。她意外与交大受助学生程海产生交集,二人从校友林到老图书馆,携手追踪线索,最终逐步揭开一位匿名校友设立奖学金的往事。在追查过程中,他们也对“感恩”与“回馈”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故事最终落点于思源湖畔——个人善意虽无名,却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痕成光。
该剧由五名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的本科生组成创作团队,来自计算机学院、凯原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海洋学院的四位同学担任主演。与上一部作品相比,团队在整体创作流程上更加成熟,并尝试在影像语言与节奏控制中做出新的探索:剧中采用平行剪辑、光影留白、摩斯密码等多种视觉元素,将“匿名性”具象化为一种沉默而深远的精神注脚;同时也保留了生活气息浓厚的对话节奏与轻盈节制的表达方式,使叙事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观看习惯。
《九零年代交大来信》
“交大故事”系列微短剧第一部——《九零年代交大来信》于2025年4月15日发布,该剧以1991年与2025年双时空对话形式,通过一封尘封四十年的书信,串联起两代交大学子关于学术选择与人生价值的思考,也开启了高校自主创作微短剧的新尝试。
《九零年代交大来信》的故事始于一场奇妙的邂逅。1991年,1987级大四学生陈帆正满心纠结,是留校投身基础研究,为科研事业添砖加瓦,还是奔赴沿海城市,在改革浪潮里闯荡一番?这份纠结,被他写进了信里,夹在书中。
时光一晃来到2025年,学生林夏在整理图书馆旧书时,偶然发现了这封泛黄的信纸,上面那句“未来的交大人,你们还停电吗?”让她忍俊不禁,当下就拍照发了朋友圈。谁能想到,这一拍,竟好似按下了时空连接的按钮。此后,陈帆和林夏虽身处不同时空,却仿佛被命运牵线。
他们有着相似的迷茫,陈帆担忧自己的选择会浪费国家的培养,林夏则害怕辜负前辈们打下的基础。在校园里,陈帆穿梭于理工科实验室,仪器的轰鸣声仿佛是他内心纠结的回响;林夏漫步在设计学院展览区,那些充满创意的作品没能驱散她心头的困惑。而当两人在“饮水思源”碑前“相遇”,不同时代的画面交织在一起,他们都在寻找着同一个答案——如何在各自的时代,成为更好的交大人。
制作团队由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4名本科生构成,还邀请了法学院、医学院的2名同学担任主演。从前期调研资料写分镜、现场调度配合,到杀青后复盘剪辑素材,团队成员都全力以赴。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2022级本科生陶芯艿说,这段在校园里从“短剧观众”到“短剧批评家”,再到“创作者”的实践,让青年学生真正体会“学以致用”的力量。
《无名汇单》制作团队
创作感悟
执导这部关于校友匿名捐赠的微电影,让我对“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导演,我不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见证一种精神的延续。
——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23级本科生艾克旦木·奴拉合买提
这次创作经历让我更加相信,故事不是被“讲述”,而是被“唤起”的,而最深的共鸣,往往来自最无声的坚持。
——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22级本科生陶芯艿
我们希望通过镜头,将这份纯粹的善意与代际的温情传承呈现出来,触动人心,让这份源于交大的温暖星火,照亮并传递给更远的地方。
——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22级本科生 郭紫怡
以编剧与剪辑的双重身份,参与了整个故事的从零建构与影像落地。好的故事,往往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而影像的力量,就是让无名被看见。
——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23级本科生 唐浩闻
通过深入研读剧本并与团队紧密讨论,我清晰确立了所需物品的风格细节,执行时也更有主见和想法,这份成长和团队协作的快乐弥足珍贵。
——媒体与传播学院影视系23级本科生 夏提古丽·伊明江
在演绎程海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份质朴与感恩。能够诠释这样一个温暖的角色,我感到无比荣幸,也希望这份感动能传递给更多人。
—— 计算机学院23级本科生 易席言
《无名汇单》从多个角度讲述了一个个交大人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的故事。愿未来,我也能与交大一同成长,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 数学科学学院22级本科生 胡翰卿
交大人跨越时空的传承力量震撼着我,也点燃了我的理想——愿未来的自己,也能以行动续写属于交大人的荣光!
——凯原法学院24级本科生 赵晓曦
档案馆老师对档案的守护、匿名校友的赤诚,都让我看到交大“饮水思源”的精神传承。愿这份爱与感恩在校园永续,照亮更多追梦人。
——海洋学院24级本科生 谭茜尹
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融媒体中心
微短剧短视频工作室师生团队
将持续推进“交大故事”系列创作
聚焦校史人物、校园记忆、精神传承
探索更贴近青年表达习惯的叙事方式
以青年原创之笔
记录交大、讲述交大、传承交大
每一帧画面
都是献给母校的礼物
每一个故事
都是属于交大的答案
“交大故事”系列微短剧
未完待续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相遇
出品:上海交通大学融媒体中心
微短剧短视频工作室
鸣谢: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校友会 图书馆
设计学院 生活园区 保卫处 等
文稿:陶芯艿
《九零年代交大来信》制作团队:陶芯艿 郭紫怡
艾克旦木·奴拉合买提 夏提古丽·伊明江
黄佳辰 张昊 张子谦
《无名汇单》制作团队:艾克旦木·奴拉合买提 陶芯艿
郭紫怡 唐浩闻 夏提古丽·伊明江 刘定煜
谭茜尹 易席言 胡翰卿 赵晓曦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陈煜阳
主编:金雪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