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
中国-CIMMYT小麦国际研讨会
在泰安召开
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16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小麦研究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交流小麦育种、遗传改良、营养品质和分子技术等关键领域前沿知识,共同探索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有效的合作模式,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力量。
墨西哥科学院(AMC)杰出院士马修·雷诺兹,CIMMYT全球小麦项目主任弗拉维奥·布雷塞格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亚非及国际组织处副处长荣念赫,CIMMYT中国办事处主任何中虎,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际睿,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艳,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教授等出席活动。
王勇在致辞时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CIMMYT代表、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和近年来办学治校取得的成绩。他说,在2024年3月,山东农业大学与CIMMYT合作成立了“CIMMYT-中国山东小麦玉米研究中心”,组建国际合作研究团队,聚焦小麦分子育种、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更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王勇表示,当前,全球小麦产业正面临多重挑战,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育种创新与抗病遗传改良、加工和营养健康品质、小麦基因组学等开展深入探讨、交流合作,着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弗拉维奥·布雷塞格洛在致辞时代表CIMMYT感谢中国CIMMYT团队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筹备了这次高水平的会议。他说,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在巨变,像CIMMYT这样致力于粮食安全、对抗粮食不安全(尤其是小麦和玉米领域)的机构,必须顺应新的现实。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工业、农业及科技领域的超级大国,我们期待能够通过此次会议更好地了解彼此的优势与需求,找到CIMMYT与中国机构间合作的契合点,从而形成协同效应,为中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荣念赫在致辞时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正面临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等共同挑战。多年来,在共同认可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支持了162个联合研究项目,并与CIMMYT共同举办了超过20次双边研讨会,以促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荣念赫表示,中国-CIMMYT小麦国际研讨会是加强国际与中国在小麦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各方发挥优势资源,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与会28位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机遇与前沿技术”“小麦抗锈病育种”“面向全球南方的小麦赤霉病抗性研究”“加工品质与营养健康特性”“气候韧性品种选育”“适用于中国的生物硝化抑制型小麦”等六大主题作专题报告,分享各自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致认为中国-CIMMYT小麦国际研讨会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国界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制约小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闭幕式上,张宪省代表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大会组委会向与会领导专家、赞助企业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对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简要介绍了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希望以此次会议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与CIMMYT及各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出更多高水平成果,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实地参观了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冷冻电镜室和“CIMMYT-中国山东小麦玉米研究中心”实验室。
据了解,2024年3月,山东农业大学与CIMMYT合作成立了“CIMMYT-中国山东小麦玉米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组建了小麦分子育种、玉米分子育种和智慧农业三个国际合作研究团队。中心致力于深化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的种业创新体系,汇聚高水平的种业创新人才,加速重大新品种的培育、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其转化应用。逐步打造以作物育种为优势、以国内外研究力量高效融合为特色的国内一流工程研究中心。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种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民族种业的自立自强、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以及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次会议由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等单位联合主办,学校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处、农学院有关负责人和学校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卫视
等省级权威媒体聚焦报道
山东广播电视台《早安山东》报道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新闻联播》报道
山东教育卫视《山东教育新闻》报道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