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回顾了“汉学”从“他者视角”到“共在对话”的历史演变,阐释了中国学术传统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理路如何转化为今日跨文化汉学的方法论基础。文章指出,面对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新知识生态,汉学不能沦为“文化知识的外包”,而应坚持文本、语境与意义生成的核心精神,维护人文学科“省察性的深思”传统。在人工智能深度介入语言、翻译与文献研究的当下,李雪涛以海德格尔“计算性思考”与“省察性思考”的区分为线索,强调新技术不应取代思想反思,而应成为深化文明对话的契机。他进一步提出,跨文化汉学应成为未来哲学的起点,不仅要推动中国思想走向世界,也要从中西传统中汲取智慧,回应当代全球性议题。
作为世界汉学大会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李雪涛在文章中充分肯定了该平台在构建全球思想共同体中的桥梁作用。他强调,中国学者应以更具对话性与建构性的姿态,回应世界文明的多元需求,让孔子与康德、老子与海德格尔在当代汉学语境中实现真正的“相遇”。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董承臻
终审:王雪燕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