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非亚时间2025年6月25日
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
2025年年会暨理事会
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隆重开幕
本次年会以“深化科产教融合,共谋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的140余名代表,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智慧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青年科学家培养等关键领域,探索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有效的合作模式,共同谋划现代农业科教合作新蓝图。会上,“中国—中东欧数字农业创新平台”正式成立,并发布《人工智能推动农业科技教育索非亚倡议》,北马其顿阿尔忒可持续发展繁荣研究所成为联盟新成员,山东农业大学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保加利亚农业和食品部副部长洛扎娜·瓦西列娃,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敏,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林海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于永德,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和中亚地区副区域代表纳比尔·甘吉,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主任莫姆奇尔·斯塔尼舍夫,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欧洲科学院院士乔治·帕帕达克斯,匈牙利科学院院士阿克斯·梅斯特哈奇,希腊农业科学院院士乔治·尼卡斯,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副校长佐尔坦·科尼亚,斯洛伐克圣西里尔与美多德大学副校长伊尔迪科·马图西科娃,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副校长卡罗琳娜·帕夫拉克,奥地利项目咨询和管理专家协会(PAMEA)秘书长丹尼尔·阿马里埃,匈牙利梅斯特哈齐国际研究教育基金会主席萨博·伊什特万·梅斯特哈奇,欧洲中国总商会主席李刚,中东欧—中国合作发展协会(匈牙利)主席田锐,金正大集团董事长李玉晓等出席开幕式。
洛扎娜·瓦西列娃在致辞时代表保加利亚向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说,当前农业与食品领域的全球发展趋势正朝着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现代技术引入、持续创新与农业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的成立与运行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洛扎娜·瓦西列娃表示,在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农业的生产、科研和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保加利亚对与各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满期待,希望依托联盟这一重要平台,与中国及中东欧其他国家分享农业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共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应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王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说,科技与教育领域的创新交流,是推动农业合作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纽带。在2024年10月,山东农业大学发起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该联盟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开放合作探索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切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和智慧。希望各方以此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围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持续在深化科产教融合、产学研协同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林海滨在致辞时代表山东省外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山东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情况。他说,当前世界动荡变革,合作发展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更应顺应大趋势、大潮流的“智慧”,进一步找准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切入点,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带动更多主体加入联盟,推动联盟建设再上新台阶,着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于永德在致辞时介绍了山东省农业历史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他说,保加利亚素有玫瑰王国的美誉,是玫瑰精油的故乡,是世界上玫瑰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而在中国文化里,玫瑰象征着爱情、浪漫、希望和深厚情谊的永久承诺,希望双方借助玫瑰的华丽和芬芳加深友谊,共同推动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农业领域交流合作,助力山东省与中东欧国家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增进两地人民福祉,实现互利共赢。
比尔·甘吉在发言时表示,由山东农业大学发起的中国—中东欧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可以与粮农组织在绿色农业政策规划与决策支持、数字农业创新实践探索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互补,希望各方深化机制交流,共同探索在农业发展研究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科学、教育与创新事业的发展,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与更好生活”的美好愿景。
张建军在致辞时介绍了聊城市基本情况。他说,聊城市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首批入选“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期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模式、科技协同创新、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共同书写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冷畅俭代表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秘书处,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人员交流互访、智库发展建设等方面,向大会汇报了2024年度工作进展情况。他说,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是联盟各成员单位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真实写照。下一步,联盟将积极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发挥现有平台作用,拓宽师生访学渠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丰富农业合作形式,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冷畅俭诚挚地邀请联盟成员在山东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相聚雄伟泰山脚下,分享更多合作成果。
大会举办了国际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人工智能与农业教育论坛、中国—中东欧数字农业创新平台研讨会和中国—中东欧农业食品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研讨会。22名与会专家围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与数据共享机制、AI重塑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一致认为深化农业科技教育合作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希望联盟继续搭建平台、加强交流,持续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索非亚时间6月26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十周年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桥梁”国际会议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开幕。冷畅俭代表学校作题为《强化高水平国际办学,服务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主旨发言,并向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赠送中国书法作品。
在主旨发言中,冷畅俭从打造国际化创新人才高地、构建全球产学研协同网络、共建国际合作可持续生态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果,并对我校发起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正涌动着无限生机活力,山东农大将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及各方伙伴紧密携手,继续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使命担当,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务实的举措,共同书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篇章,为区域繁荣与全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是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举措。联盟由山东农业大学倡议,并牵头组织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10个国家65家成员单位成立的国际化、非盈利、开放性的多边合作重要平台。联盟遵循“开放共享、平等协商、创新驱动、文化融通、合作共赢”五项原则,充分利用双方现代农业产业优质教育、科技、人才、企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为双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搭建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贡献现代农业力量。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为加强农业合作而共同成立的组织。该联合会于2015年6月26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正式成立,旨在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成员包括中国与保加利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16个(签约时)中东欧国家的农业部门、科研机构、224家企业和商协会等。2024年10月,联合会作为理事单位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
新华网、人民网及保加利亚当地媒体等纷纷报道了会议举办情况。
新华社报道
人民网报道
国际在线报道
中国网报道
非洲通讯社报道
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
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
山东农业大学发起成立
中国—中东欧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