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大的实验室里,一场 “颠覆传统” 的毕业答辩正在进行——没有厚厚的学术论文,取而代之的是一台能将镜片胶合精度控制在1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1/60)的精密仪器,以及一份4.5万字的研发报告。
这个夏天,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茜,就这样成为了山东省首位以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她的故事迅速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聚焦。背后折射的,正是山东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酝酿已久的一场学位评价深层变革。
用成果说话
产业价值才是 “硬通货”
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式实施,明确“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可以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申请学位”。
而山大早就 “摩拳擦掌”——作为首批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 试点高校,学校率先出台《山东大学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硕士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实施细则(试行)》,建立起由校企专家共同参与的评审机制,明确规定重大装备、设计方案、技术标准等7种实践成果可替代传统学位论文申请研究生学位,鼓励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成长,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王茜的故事,就是这场改革的 “最佳注解”。她的课题源自歌尔VR眼镜生产中的精密胶合难题 ——“把两个镜片胶合在一起,中间的UV胶固化收缩会导致图像扭曲,误差必须控制在1微米以内。” 这道 “行业难题”,成了她的 “毕业答卷”。
王茜的答辩现场来了3位企业专家。5名评审专家里,企业代表占了大半壁江山。他们不抠理论公式,只问:“成果能不能解决生产难题?能不能创造效益?”
当王茜展示完设备设计视频和研发报告,答辩委员会主席李长河教授点赞:“这是培养质量超高的典型成果!”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项技术已成为大客户VR产品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支撑,预计2026-2027年量产,能创造千万级经济效益。
一企一案 + 一生一策
山大培养模式的 “精准滴灌”
定制课表,跨学科buff拉满。导师姚鹏教授为王茜增设先进光学制造、摩擦学等专属课程,还拉来企业导师 “跨界授课”, 同时配备企业导师,帮助王茜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保证仪器设备具有工程的可行性、可实现性,包括设备的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考虑。
不仅如此,研二开始,王茜在歌尔实训一年多,每月和校企导师 “头脑风暴”,面向企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月度沟通交流,成功完成对非球面树脂光学镜片的精密胶合技术的研究,并研制出了行业一流的高精度胶合装置。
学校导师把控学术方向,企业导师盯着 “能不能用、成本高不高”,这样培养出来的成果,直接 “长” 在产业需求上。
最终,她研发的高精度胶合装置效率比传统设备提升 2 倍,技术达到行业一流,还申请了多项专利。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给出的评价是“这一创新使单机成本降低超30%,UPH(单位小时产能)明显提升。”
从 “纸上谈兵” 到 “实战输出”
山大改革让人才培养 “活” 起来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理论研究到成果转化,山大用一场 “学位评价改革”,打通了人才培养的 “任督二脉”。
在山大,我们用 “真刀真枪” 的实践打破僵局: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让培养拔尖产业人才的目标更加清晰;与17家头部企业合作,让学生从入学就 “瞄准” 产业痛点;建立校企专家共同评审机制,让成果 “经得起市场检验”……
如今,王茜已入职歌尔,继续完善她的研发成果。而她的故事,正在激励更多山大学子走上 “实践创新” 之路。
山东大学也必将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征程上,求真务实、敢闯会创,培育更多知行合一的卓越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王茜(前排右二)领取学位证书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