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人生比作调色盘
清华紫的深邃积淀
迷彩绿的烈火淬炼
航空蓝的矢志攻坚
在他的青春画卷上交相辉映
勾勒出一条清华青年航空报国的奋斗轨迹
他是刘恭言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将奔赴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正式成为
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国家队的一员
致力于
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
让我们一起走近
“清华毕业生去哪儿”系列报道
为你讲述各行各业
新一代清华人
铸就国之重器的奋斗故事
刘恭言在清华大学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现场
迷彩绿:军营里淬炼最美青春
来自四川绵阳的刘恭言
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人民军队带来的安全感
是在2008年
一辆辆赴汤蹈火
逆行奔赴地震灾区的军车
一个个舍生忘死地投入
抢险救灾战斗的人民子弟兵
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十年后
正在清华航院读大二的刘恭言
看到校园里的征兵海报
再度点燃了儿时的军旅梦想
他决心携笔从戎、参军入伍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
一名基层义务兵
刘恭言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对他影响颇深
“一个很安分的兵
不太焦虑,耐得住寂寞”
“做一件小事的时候
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
刘恭言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一步一脚印磨炼真功夫、硬本领
进入军营的第一天起
他的字典里便没有“我不行”三个字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从苦练站军姿、拉引体、扔手雷等基本功
到破格被任命为营参谋
有条不紊负责营军事训练工作
对装备操作技巧了然于胸
再到被紧急抽调担任工程助理
高质量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
甚至在一次重大任务期间
他曾写下一封告别的“家书”
怀着使命必达的信念勇往直前
刘恭言服役期间曾任士兵参谋
两年军旅时光的淬炼
让刘恭言切身感受到
先进装备研发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性
投身军工、航空报国的初心就此埋下
清华紫:行胜于言传承报国薪火
军营淬炼的“不服输”精气神
锻造了刘恭言强大的精神内核
迎难而上、主动“拓荒”
是他褪下戎装、重返校园后的真实写照
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上,刘恭言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当看到清华大学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
开放报名时
刘恭言意识到
这种工学交替、校企联合的新型培养模式
正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破解航空发动机“卡脖子”难题
将个人追求自觉融入祖国发展的宝贵机遇
他主动报名,参与选拔
如愿成为清华大学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
联合培养的硕士生
刘恭言(左)与导师张宇飞
刘恭言的导师张宇飞副教授
曾深度参与C919国产大飞机研发
他将刘恭言从校园亲自“送”到企业一线
并谆谆告诫他
“只有深深地扎在工程一线
耐得了寂寞、熬得住枯燥
才能找到真问题、学到真本领”
在清华园
刘恭言还有一个身份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
担任航院2020级本科生带班辅导员的他
笃信“行胜于言”
力求做一个“有说服力”的辅导员
“相信最有力的思政工作
就源自辅导员的个人选择”
初入学的迷茫、军旅生涯的磨砺
回到学校的蜕变、企业一线的历练
他常以亲身经历为例
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帮助他们走出内耗困境
“攀登人生高峰是自强不息
爬出泥潭沼泽同样是自强不息”
“人生总有起伏,但天地如此辽阔
不要怀疑自己,埋头干、往前冲”
刘恭言与所带班级同学在一起
刘恭言所带的班级里
走出了5名辅导员
继续在国内深造的39名同学
纷纷选择将专业与国家重点领域相结合
同学们心怀家国的集体选择
正是刘恭言为实现
“做有说服力的辅导员”这一目标
交出的最佳答卷
也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训精神的薪火相传
航空蓝:矢志不渝铸造“中国心”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
是飞机的“心脏”
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却长期面临“卡脖子”问题
正处于从跟踪发展迈向完全自主
从支撑装备使用到引领装备发展的关键时期
刘恭言在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前
服役期间,有一次首长问刘恭言
“你是清华的,还是学飞机的
为什么我们的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挑战重重?”
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想了想说
“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投身航发事业!”
刘恭言从未忘记这段对话
在两年的专业实践中
他深受前辈航空报国情怀的感染
加深了对中国航发事业的认知与向往
更扎根工程一线敏锐捕捉行业真问题
提出并论证了
AI融合仿真进而助力正向研发能力提升
的技术路径
不仅将此作为毕业论文研究课题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工程一线
还成功在集团创新基金平台立项
并以学生身份担任项目联合负责人
2023年8月,刘恭言赴中国航发研究院开展专业实践
当刘恭言看到业界前辈们
也在传阅着自己的毕业论文
并对提出的“技术路径”给予了肯定
“航空报国”四个字
有了更滚烫的温度和沉甸甸的分量
清华大学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座谈会上,刘恭言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回想起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上
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那天
自己习惯性地两脚跟靠拢并齐
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
这是标准军姿的站位
这无声的仪式感提醒着他
无论身处何地
自己始终是那个
胸怀家国、敢于担当的“战士”
只是即将奔赴新的“战场”
中央电视台采访刘恭言(2024年5月CCTV7《老兵你好》)
毕业前
刘恭言坚定地只投了一份简历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他说
“一款型号发动机的研发周期
大约十到二十年
于我而言
‘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具象化表述
就是穷其一生干出至少三台发动机!”
背起行囊
满载清华园的收获与成长
“我希望能从型号干起
深入基层一线
踏实走好每一步”
在矢志航空报国的征途上
刘恭言始终脚踏实地、步履笃定
以一颗滚烫的赤子心
努力为中国飞机
铸造更加强劲的“中国心”!
各行各业新一代清华人的奋斗故事
将继续为你讲述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