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
「公大官微」出品
编者按:
骊歌渐起,毕业在即。当又一个毕业季的钟声即将敲响,校园里弥漫着收获的喜悦与离别的眷恋。值此之际,公大官微特别策划推出“我的公大故事”系列主题推文。
在这里,你将读到:优秀校友的深情回望、青年教师的讲台心语、学管干部的陪伴印记、英烈子女的传承誓言、国奖得主的求知之路、“薪火”闪耀的精神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份毕业的纪念册,更是一幅立德树人、育警铸剑的生动图景,映射出公大这片沃土蓬勃生长的力量与深沉流淌的情感。让我们跟随这些讲述者的脚步,共同翻阅这份由青春、汗水、忠诚与热爱共同书写的“公大故事集”。
张旗
【公大优秀校友】
张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指挥处副主任,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细数我的藏蓝岁月,不知不觉已有二十二载。当手指拂过相册里那张青涩的入学照时,2003年秋天的风仿佛再度吹过面颊。那时,我怀揣着远超重点线110分的成绩单和对那身藏蓝警服近乎痴狂的向往,义无反顾踏进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校门。
回首望去,那四年,哪里仅仅是寻常的求学?分明是一场以青春为炉、纪律为锤、使命为火的淬炼之旅。每一帧记忆,都浸着汗水的咸涩与荣光的滚烫,至今灼灼如新。
入学报到当夜,新奇感还没散去,队长一声哨响将所有人吹到了宿舍楼前小广场,要求我们这群“新兵蛋子”站一小时军姿。我的双腿从一开始的酸胀逐渐变麻木,汗水顺着脊梁沟往下淌,浸透了崭新的作训服。第一次体验军姿的我倍感煎熬,咬着牙、努力挺直腰板,眼睛平视前方黑黢黢的树影,耳畔时不时响起师兄纠正站姿的声音,思绪飘得很远——公大教会我第一课,名叫服从与坚韧。
回到宿舍,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师兄们手把手教我们叠“豆腐块”,那被子方正得像用尺子量过、刀子切过。我笨拙地学着,手指捏着被角反复按压、塑形,直到被子棱角分明。我想,这方方正正的被子,便是警务化管理最直观的缩影——一丝不苟,追求极致。
这种严格,成为我在公大四年的生活底色。从天不亮时的嘹亮出操口号,到集体列队行进的整齐划一,日复一日地磨砺着我们。大三那年,一次内务突击检查,我的被子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塌角”被队长毫不留情地掀翻在地,砸在地上的被子同时也砸在我的心上,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对“标准”失守的羞愧。那一刻,我开始懂得,铁一般的纪律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是需要刻进骨子里的习惯,是融进血液的自觉。
第二章:百炼成钢——烈日熔铸的忠诚勋章
2004年的夏天,记忆里只剩下灼热的阳光和流不尽的汗水。我有幸入选了代表全国公安学子参加“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的院校方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不过,训练场就是战场,心底的兴奋很快被前所未有的高强度训练取代。
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大练兵训练
站军姿,起步就是两小时。三军仪仗队的教官眼神锐利如鹰隼,任何一丝微小的晃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我的双腿必须像铁棍一样绷直夹紧,手死死贴紧裤缝线,收紧核心控制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得像钉子一样钉住前方。“挺住!坚持!”是回荡在耳边最多的声音。烈日之下,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火辣辣地疼,汗像小溪一样流着,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一层厚厚的、白花花的汗碱。碰到下雨?那就挪到体育馆里继续练,“唰!唰!唰!”体育馆里响亮的踢腿摆臂声单调而又震撼。
我看到身边的战友,有人脸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甚至有人无声晕倒,被扶下去稍作休息又咬着牙归队。方队里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大家肩上扛着的是沉甸甸的集体荣誉,心里烧着的是使命的火苗。
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大练兵训练
所有的汗水、酸痛、疲惫,都在2004年10月15日下午3点35分,化作了胸腔里奔涌的热流!当《分列式进行曲》响彻云霄,我们方阵迈着雷霆万钧、整齐划一的步伐,排山倒海般通过检阅场时,那一刻,阳光刺眼,但我清晰地感受到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搏动,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与神圣感将我淹没。我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行动,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未来警察的脊梁!这份经历,是我青春最滚烫的一枚勋章。
多年后,2020年8月26日,当我站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训词精神字字千钧。我不禁回望自己在公大的那些日子,原来我所经历的警务化生活早已悄然将这训词精神熔铸成了我生命的底色和行动的准则。
授旗现场接受采访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第二排左五
第三章:科技利剑——键盘上的警色荣光
在公大,我入学时选择的是略显“冷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这个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和师生们都在不断摸索前行。很多人疑惑,“在警校学计算机,优势在哪?”课堂上我们也常常探讨,公大的计算机专业,路该怎么走。
2003年,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网络犯罪也跟着滋生蔓延。有一次专业课,老师讲到计算机取证,苦笑着说法院里堆满了打印的纸质材料,效率实在太低。这句话让当时的我们看到了将所学专业技术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也点燃了我们埋头探索创新的激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群“警营极客”一头扎进实验室,没日没夜地研究计算机快速固证设备。键盘敲击声、电路板的微光、激烈的讨论……尽管设备算不上先进,但我们都憋着一股劲,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埋头苦干、硬啃技术难题。在公安实战需求刺激下燃起的探索激情,至今想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工作照
如今,看到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已成为公大的热门专业,体系完备、特色鲜明,我心中满是自豪。我是它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的亲历者!更让我珍惜的是,毕业多年,我的大学老师依然会不时发给我一些前沿技术的资料,与我探讨难题。这份跨越时空的师生情谊和对知识的不渝追求,是公大留给我最温暖的财富之一。
2017年,母校荣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消息传来,我激动不已。公大四年埋在我骨子里的勤奋和敢闯敢试的劲儿,在我后来从事警务科技信息化工作时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团队在副中心智慧警务建设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当“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荣誉接踵而至,我深知,这份荣光不仅是对个人付出的肯定,更是公大精神在我身上投射的印证。它映照的,是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基层民警——以科技磨砺正义之剑,以忠诚浇筑警魂,在守护平安的征途上默默前行的身影。
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第四章:知行合一——金盾初鸣的实践淬炼
公大的培养,远不止于单一专业的范畴。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同样要学习物证技术、侦查讯问、射击、散打、刑法……这些看似“跨界”的课程,为我开启了守护平安的另一个维度。侦查课上,陈刚老师抽丝剥茧般分析经典案例,教会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捕捉关键信息;物证实验室里,老师细致讲解喷溅血迹与低落血迹的细微差别,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铁律;散打训练场上,一次次练习“抱头顶摔”,汗水浸透道服,锤炼的不只是钢筋铁骨,更是直面危险、制敌护民的实战底气。
大三暑假去廊坊公安机关见习,我迎来了第一次“真刀真枪”的考验。面对一个审讯多次都拒不开口的“硬骨头”嫌疑人,我连着几个通宵研读卷宗,琢磨他的家庭背景、作案手法,将课堂所学的审问策略、心理知识与老刑警师傅们的实战经验融会贯通,一点点寻找突破口。那是一场无声的心理交锋,当我最终凭借严密的逻辑和恰到好处的“共情”瓦解了他的心理防线,看到他不再顽抗、如实供述的那一刻,强烈的职业成就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同时涌上心头。这次实战,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分量。
尾声:传承与远行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加水立方安保,到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作为全国公安民警代表参与国旗传递,公大所学始终是我心底最坚实的根基。
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
当巨大的五星红旗在我手中传递,“鸟巢”的璀璨灯光见证了无上荣光与千钧重任的交织。在一次次专项任务中,我看到过许多身着熟悉的制服、眼神清澈而专注的师弟师妹,他们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的朝气与坚毅一如当年的我们。这无声的接力,传递着公大人的血脉传承。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参加国旗传递 右一
担任始发站火炬手
我的公大故事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感谢母校的悉心栽培,让我得以传承前辈精神,步履坚实,笃行不怠。二十二载光阴,改变了容颜,却从未磨蚀那颗初心。“忠诚、求实、勤奋、创新”,公大校训早已熔铸成不熄的火炬,照亮每一个公大人守护平安、服务人民的征程。
作为优秀校友参加毕业典礼发言
回望公大岁月,那些严苛的磨砺、并肩的战友、引路前行的恩师、在挑战中蜕变的瞬间……它们不是泛黄的记忆,而是我生命中的钢铁脊梁,支撑着我在从警路上挺直腰板、步履铿锵。
为了国家安全,为了社会稳定,倾尽一名公大人、一名人民警察的全部赤诚,这便是我的淬炼,我的成长,我的无悔征途。
— PPSUC —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