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将华政的温度带到西部,
为西部建设出一份力”
香港→华政→新疆
经济法学院苏海量同学
身怀大爱,用志愿之火
点亮西部之光!
“我很喜欢法学,填报高考志愿时,恰巧了解到华政是‘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就想着冲一冲,没想到真的被录取了,与华政的相遇,是缘分,更是惊喜。”
2021年,抱着对法学专业的热忱,苏海量从香港来到华政园,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作为香港籍学生,苏海量自进校起就常常主动和同学一起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并入选为本校2023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
从志愿填报手册上的文字到鲜活多彩的校园,受到“笃行致知,明德崇法”校训精神鼓舞的他,秉持初心,以“做温暖正义的华政人”为目标,在学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维度都交出了精彩答卷。
学业上,他刻苦认真,先后获得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三等奖、曹漫之奖学金、周逸君奖学金等荣誉;实践中,他积极参与组织“‘我心系民生,法入沪万家’——普法集市进社区”等系列普法活动;志愿服务方面,他累计服务时长超1600小时,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中展现担当……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注各大学院的信息渠道,学校大小事宜的相关信息他好像都知道。”同学这样评价苏海量。
在经济法学院,提起“华政百事通”“班长专业户”“天赋型团学工作者”等,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身兼班长、学院团委副书记、校法援青少年维权组副组长数职的他,而多重身份灵活切换的背后,是苏海量自创的时间管理方法。
点开他的电子日程表,详尽的计划清单清晰呈现出近期的各项安排——课程考核、团学活动、志愿服务排期……“只要提前做好标注,就能与学习计划无缝衔接。”
通过这种任务分解与提前规划的方式,他成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仍能高效协调各项安排,既保证专业学习,又能出色地完成学生工作。
凭借多方位的突出表现,苏海量接连荣获校大学生年度人物、杰出青年志愿者、青年五四奖章、校优秀毕业实习生等多项荣誉。
但在他看来,更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磨砺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在人与人之间的纯粹互动中感受到的“被需要感”。
“虽然留在家乡或前往发达地区,生活条件会更好,但在那些地方是‘多我一个不多’,而对西部地区来说可能是‘少我一个不行’。”
大二暑假时,苏海量与本校同学组队,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相关的社会实践。他们通过走访妇联、检察院等机关部门,调研当地有关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进展;走村探户,与家长、儿童、村委会等进行访谈交流,对当地家庭教育现状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通过社会实践,不仅让苏海量体会到国家在乡村地区重抓教育的重要性,更让从小生活在东部的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区域发展的差距。因此,在选择毕业去向时,他果断报考西部计划,希望能够用专业所长服务西部建设。
2024年3月,西部计划官网发布报名通知后,苏海量及时完成注册报名,并按要求提交了有关材料,凭借专业素养扎实和前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丰富,在校级初试中表现出色。
在市级复试,考核分为心理测试、笔试和面试三个环节。让苏海量感到棘手的是,考察范围广泛而灵活,既包含政策理论等常规内容,又涉及基层工作实务、应急处理等实践性题型。面对这一挑战,苏海量迅速制定了自己的备考策略:先是聚焦时政、共青团基本知识、志愿服务通识等内容,将知识点整理汇总后打印背诵,在扎实掌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转向模拟面试训练环节,以免考试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准备时间不足。
“在备考过程中,我总结出三个关键点。”提及西部计划的考察因素,苏海量分析道,“首要是突出志愿服务优势,其次要展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后是强化临场应变,通过自我预设情景和练习作答,在复盘时主动去优化回答的逻辑性和实操性,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最终,以热爱为原动力的苏海量,在努力加持下,顺利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为自己本科学习和生活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不仅是对我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新征程的开始,我会将华政的温度与人情味带到西部,为西部建设出一份力。”
“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是苏海量始终践行的人生信条。在他看来,学习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要通过多元实践来检验理论、提升能力,勇于尝试,找到自己的所想所爱,把握成长的契机。
志愿活动是他在大学生活中找到的热爱点之一。起初苏海量做志愿只是出于好奇,但随着经历的累积,他的动机逐渐从完成任务转变为发自内心的热爱,也从中找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和价值。
“志愿服务是一种双向的成长,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年来,他的足迹涉及医院导诊、公益普法、大型赛会等多元领域,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连续参与两届进博会的心路历程。从交易团现场协助事务助理到作为“小叶子”代表在第六届进博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上领誓,当听到自己坚定的声音响彻会场,他深切感受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使命感。
正是这些志愿服务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的交汇点,也笃定了毕业后投身西部建设的决心。虽然父母因担心距离远、生活条件艰苦不太支持,在报名之初,苏海量也曾有过忐忑。
幸运的是,在辅导员周子星和学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心:“老师仔细梳理了我本科四年的成长轨迹,指出了我的优势,还耐心传授了很多实用的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特别感谢老师一次次的谈心,让我有了逐梦的勇气。”
而后苏海量也向父母详细介绍了政策内容和保障措施,并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见他态度坚决,父母也由起初的顾虑转向理解支持。
苏海量回忆道,“得知我成功入选时,他们也很激动,因我能为国家西部做一些事情感到骄傲和自豪。”
7月下旬,苏海量即将启程新疆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岗前培训,“作为一名法学生,能够将专业所学运用于司法实践,这正是我希望做到的。”
他满怀期待地表示,“未来,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西部的誓言,也希望看到更多人能参与到国家法治建设中来,为基层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有理想 敢担当
建功西部,与祖国共成长
华政人争做时代青年!
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采写 | 黄乐美
审稿 | 潘晓鲜
编辑 | 杨林夕
责编 | 孟娜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