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院长一直高度重视外交学院的教风学风。1962年7月,在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前夕,陈毅院长专程回到外交学院,给全体师生做了长达三小时的报告。他首先讲了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提高外语水平,也重点讲了学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
“学生就是要学习的,不学习就不叫学生了,要少看电影少看戏,要像达摩祖师那样面壁三年,要静下心来学习。”
“搞外交的不学好外语怎么行呢?在日内瓦开会,我们的翻译水平很高,不但翻译得准确,而且连双方的语气和情绪都翻出来了。好的翻译就像快刀斩乱麻那样利索,使人感到痛快;不好的翻译就像钝刀割肉,半天割不下来。学校不要出废品,否则就是浪费国家的公粮。”
——陈毅院长1962年7月在外交学院的讲话,摘自2011年8月26日《北京晚报》
陈毅院长提出外交队伍要建成一支有理论、有思想、有纪律、有战斗力、经得起考验的文装解放军。“要有学习纪律,不能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还要注意健康,不能毕业后就进了医院。”
他要求外交干部要“又红又专,红专结合”。就当时学校谈论最多的红与专的问题,他曾经举过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一个飞行员政治觉悟很高,立场也很坚定,但一起飞就被打下来;另一个飞行员技术很精,飞得很好,但一起飞就往台湾跑。这两种飞行员我们都不需要。”陈毅院长的讲话深入浅出,给大家解开了思想疙瘩,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陈毅院长还就当时同学们参加过多的生产劳动提出过批评。他说:“我办的是外交学院,是培养外交外事人才的……”在他的关怀和教育下,学校对同学们的学习抓得很紧,规定每年只劳动一个月,也就是一学期半个月。高年级的学生不参加劳动。学校到处都有朗朗的读书声,形成了大讲学习的好风气。
陈毅院长要求外交学院学生必须刻苦学习外交业务知识,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法律和外语等。“没有丰富的知识,一问三不知,说话干巴巴,办不好外交。学习要有一股傻劲,钻进去,搞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钻出个名堂来。不把外语学好,不便交流思想,也办不好外交。”
陈毅院长还讲述了如何学好外语的方式方法,他说:“要把外文学得看报就像看中文报纸一样能一目十行。看了还要经过脑筋的一番反应,那就不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就要花工夫。工夫不到,是不会有收效的。学外文要不怕羞,胆子要大,要学了就用,错了再纠正,不要因为怕错,就不敢用。要做好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即耳到、舌到、眼到、手到。其中听和说特别重要,学外文的通病是舌、耳练习少,眼、手练习多,而看和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听和说就比较困难。所以学外文,就要多练听、说。”
“我建议至少从2年级开始在课堂上要讲外语,不要讲汉语。这样办,教员也许有些困难,我看憋一憋,也能憋出来的。要下刻苦的工夫,突破这一关,刻苦地把外语学好。一早起来要拿外语材料到操场上朗读,每天早上要大声地读它半个钟头。彼此要用外语讲话,彼此纠正,不要怕讲错,要脸皮厚,不怕难为情,还要请老师纠正。”
“我今年到日内瓦开会时,就对领馆的同志说过,学外语一定要经常讲外语,只讲中国话,保险你们学不好。领馆同志都同意我的意见。”
此外,陈毅院长十分注意对外交学院学生的全面培养。他说,搞外交工作的知识面要广,要熟悉中外历史,学好外交业务知识。他号召大家读《东周列国志》《资治通鉴》。为此,学院专门请吴晗同志到校作了《资治通鉴》的辅导报告。学院每周还要组织形势报告会,邀请外交部的同志到校作形势报告。
“正面的东西我们要读,如《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总理外交场合的讲话,……现代哲学方面的著作、现代科学重要发明也要叫学生知道,学一学。要叫学生知道更多的东西,否则就固步自封,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不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世界在变化,稍不努力,就会落后形势。”
陈毅院长以身作则,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些理念。据杜易同志回忆,陈毅院长晚年住院期间,仍坚持阅读参考资料。1971年11月以后,病情恶化,经常要进行长时间输液,已难以翻阅,但仍很关心国际、国内形势。杜易同志去医院探视他时,陈毅同志还常问起中美关系发展的情况。
时过境迁、历久弥新。陈毅院长留给外交学院的谆谆教诲简洁有力、真诚平实,奠定了学院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老院长的殷殷嘱托、切切期盼流淌在师生的心里,引领着外交学院学子们在新时代坚守初心使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乘着时代的浩荡东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部分参考资料:
[1] 《陈毅副总理1962年1月17日接见外语、外交两院负责同志和教授、副教授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载《外交学院学报》1985年特刊。
[2] 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陈毅同志90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载《外交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3] 王光明:《难忘的回忆》,载《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4] 丛文滋:《重视外交调研善于战略思考——陈毅元帅召集1969年“务虚会”》,载《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 丛文滋:《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对外交学院的关怀和指导》,载《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