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6日,《光明日报》07版“教科新闻”以《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锚定“四个聚焦” 攀登学科建设新高峰》为题,报道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锚定“四个聚焦”,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文如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四个面向”为引领,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为抓手,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锚定“四个聚焦”,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更为学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推进化学学科特区和学科群交叉建设,在人才引育、人事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学科建成“本科—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核多翼”的科研平台矩阵,以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获批分子与纳米探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部级科研平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厅级实验室;建有国内领先的产业化中试基地、30余个师范专业与工科专业实习基地、校办实验厂等,并配备总价值超亿元的先进科研仪器集群,为前沿探索提供坚实保障。
依托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秉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学科构建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体系,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研格局。
学科会聚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前沿思维的优秀人才,团队先后斩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首届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产出多项突破性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成为山东省“811”潜力学科,形成“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成就人才”的良性发展格局。
学科秉持“立足前沿、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在深耕基础研究、培育专业人才的同时,学科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顶天”瞄准生命健康领域研究前沿,“立地”服务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创新链条,致力于突破重大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科在国际前沿领域实现多项原创突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细胞荧光成像理论与技术研究,成功实现了从荧光探针、检测仪器到配套试剂的全链条技术突破,构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为全球重大疾病的防控作出贡献;提出后修复技术路线,突破了钙钛矿大面积沉积一致性差的难题;建成规模化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突破万米全海深高比能深海能源技术瓶颈。
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高水平项目4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创业奖1项等,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学科围绕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战略需求,坚持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
学科突破绿色低碳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关键技术,创新污水生物转化过程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将成果推广应用到山东、宁夏、内蒙古等16个省区。完成26种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含氟材料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累计实现产值5亿元。研制开发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新工艺,解决传统复合肥生产中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等难题,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开发出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关键中间体产业化技术,建成国内生产基地,产值超1.6亿元。与企业合作的“耐深腐蚀光刻胶(DeePR)的批量化生产技术”“高纯双氟磺酰亚胺锂关键技术开发及清洁生产体系构建”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累计鉴定科技成果30余项,为社会创造产值30余亿元。
站在学科发展的新高度,学科将赓续奋斗精神,聚力打造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深度融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电子信息与能源环境等交叉领域,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将继续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学科集群高质量发展,全力冲刺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新高峰。
未来,山东师范大学将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服务的社会的使命,以博学为基,筑牢人才培养的坚实根基;以笃行为翼,谱写创新发展的时代华章。在加快建成国际知名一流师范大学的新征程上,学校将锐意进取、矢志拼搏,为教育强国建设不断输送山师人才、彰显山师担当。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