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起,《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好《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贵州教育发布开通“局长话条例”栏目,充分展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各级教育部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经验成果。
深学笃行固根基 提质惠民启新程
—— 铜仁市精准落实
《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成效显著
铜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冉俊华
2025年5月,《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经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颁布后首个省级地方性法规,也是贵州学前教育领域首次立法。铜仁市始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根本遵循,深化改革,精准施策,持续增强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政府主导夯基石,普惠保障筑根基
《条例》明确省、市(州)政府统筹学前教育,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省、市将铜仁全域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督导评估标准列为2025年工作目标,市政府加强调度,压实创建责任。
——经费保障上,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600元/年・生标准,同步建立普惠性民办园认定、补助与扶持政策体系。2021年以来,投入学前教育发展资金48亿余元发展学前教育。
——学位供给上,连续六年实施扩大主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攻坚行动计划,万山区公办学位占比达78%,碧江区公办学位从31% 跃升至53%。全市100余所小区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近四年新增公办学位3万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62%。
——师资保障上,2021年以来通过特岗招聘、事业单位招考、政府购买服务及教师转岗等渠道,补充公办园教师2640名,实现每班“两教一保”标准配置。同时,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待遇保障、全员轮训等制度,推动优质师资向乡村延伸。
铜仁市第十二幼儿园
二、机制创新激活力,改革发展提质效
立足《条例》“普惠优质”的立法宗旨,铜仁市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学前教育发展路径。
——创新发展路径。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功能,实施“铜仁幼专125计划”“资源中心建设”等项目,深化“校地合作”;以省级高质量发展项目为引领,推进德江、印江自治县等6个区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机制省级试点工作,从保障、管理、评价三方面进行探索。其中,印江自治县入选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获省级高质量项目一等奖和市改革创新奖,“印江经验”获《人民日报》报道。
——创新管理机制。按照集团化办园、教研指导责任区、资源中心三个全覆盖要求,建立“1中心2主体3覆盖5要素”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即以资源中心为关键纽带,联动乡村与城镇幼儿园两个主体,依托集团化办园、教研指导责任区与资源中心3个全覆盖,从决策、投入、管理、共享、研培五个关键要素建立资源中心运行机制,获《中国教育报》报道,入选《2022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典型案例。
——改革教育方式。紧扣《条例》要求,以“幼小衔接”“放手游戏”“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等为抓手,探索课程改革路径与策略,采取“点面结合、研推同步”方式转化改革成果,编制了《铜仁市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常规》《山村幼儿园课程计划指南》等工具,改进备课模式及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科学儿童观和教育观。2022年,铜仁市幼小衔接典型案例获教育部官网推广。
玉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民族团结小课堂
三、质量为本促均衡,优质共享惠民生
以提升保教质量为落实《条例》的核心,实施《铜仁市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方案》。
——扩大优质资源。建成省级示范园18所、市级示范园141所、县级示范园271所,实现100%的区县有省级示范园,99%的乡镇有县级以上示范园,66%的幼儿就读于示范园。
——推进薄弱园提质。实施“薄弱园提质”工程,7个区县薄弱园已全部完成提质升级,彰显《条例》均衡发展导向。
——提升师资水平。运行“教研员、园长、后勤管理”三个工作坊,聚焦课程改革、园所规划、服务优化开展深度研习,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截至目前,铜仁市238人获县级以上教学名师、567 人获骨干教师称号,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超900项。
展望未来,铜仁市将持续以法律法规为根本遵循,紧扣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方向持续深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决策部署,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儿童,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铜仁力量。
责任编辑:王作强
一审 :王镱燃 刘春香
二审: 张文骐 王月忠
三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