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是越早规划越好吗?”
“行业新人怎么快速适应产业转型需求?”
“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应对AI替代传统职业的挑战?”
对于刚刚离开母校步入工作岗位的你
或正踌躇于实习机会
即将迈入秋招的你
是否亟待这些问题的答案?
近日
面对生涯探索路上的种种疑惑
70余位山大师生校友
与校党委书记任友群
共赴“山有约”,围坐“话生涯”
师生企共聚对话场域
碰撞生涯规划思想火花
学子求教成长路径
学校引航方向坐标
企业解析能力需求
让生涯迷雾拨云见日
姗姗特地为你整理了
这些问题的回答
希望为你的求职之路
“职”点迷津
让心中有方向
脚下有力量
快速变化时代中的应对之道
2006届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校友
百度公司前副总裁
丽阳神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硕结合自身求学在职经历
分享了他的见解——
Q1
如何看待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
“职业生涯的本质就是应对不确定性。与其追求既定路线,不如构建动态适配的能力矩阵。在此基础上,有三点行动框架可以作为职业规划方法:一是敏锐捕捉行业范式革新,二是定期复盘个人能力储备与职业目标的匹配度,三是培养探索精神,在多元场景下积累多元认知。”
Q2
社会用人需求在快速发展变化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好准备?
“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I大模型三次技术革命,已经为人们强调了职业发展的底层需求是能力储备,而非路径预设。”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持续深化的专业技能、分析复杂问题的逻辑框架、快速学习新工具的方法论构成了应对变革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同时具备行业深度和跨领域适应性,例如程序员既要精通算法,也要理解产品设计逻辑。扎实的专业功底、结构化思维能力、认知迭代速度等可迁移能力,构成了应对变革的‘硬通货’。”
企业转型浪潮中的求生之技
2010届机械工程专业校友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金属成型高端装备与先进技术
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传英从企业的视角出发
分享了他的答案——
Q
从企业视角看,支撑新人快速适应行业转型需求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更看重学习能力与技术转化潜力,而非静态技能清单。”
“行业新人要迅速适应时代之变,需磨炼三种技能:第一,要具备复合知识架构。以集团工程师为例,当代高水平工程师需熟悉机电液控原理、工业网络架构、物联网等技术,并建立产线级系统思维;第二,要掌握技术消化能力。要主动学习AI预测维护、新型电力电子技术等行业前沿理论,实现知识快速迁移应用;第三,要培育系统性破局力。要善于在系统性的高度看待复杂问题,精准定位核心症结,并通过高效跨专业协作提出解决方案。”
探寻职业方向的把舵之法
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郭春生分享了他的建议——
Q1
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有三点因素会影响职业选择:一是兴趣,要识别愿主动投入的领域,让兴趣转化为持续行动力;二是优势,要发现自己的能力长板,即通过课程项目、社团管理等实践,客观评估自身优势能力;三是前景,关注目标职业的发展预期,寻找行业内的成长空间及发展潜力。”
“要深化三要素认知,必须借助专业工具并寻求专业指导。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推出的《生涯发展:学业与职业目标养成》必修课,将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强的职业发展规划工作聚焦为学生关心的‘学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讲述不同背景下的生涯概述、境内外升学深造、就业信息搜集、就业能力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及决策行动等‘校本化’‘院本化’内容,与时俱进地提升生涯教育效能与育人实效。建议低年级同学在课堂上学习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借助专业力量明晰个人生涯目标。”
Q2
对在校大学生求职就业有何意见建议?
“要‘先验后思’,以课程设计、志愿服务等校园实践为‘职场实验场’,在行动中校准方向;要‘多元扫描’,通过广泛参与行业讲座、校友访谈等活动获取真实职业图景;要‘阶梯验证’,针对目标岗位周期性小规模实践,保持成长性思维选择韧性。”
“基于以上三点,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常态化开展‘政务见习‘’扬帆计划’‘山大学子名企行’‘山东大学暑期校友寻访’等精品实践项目,为同学们求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中心精心打造‘职场山大人’‘行业名家讲堂’‘生涯名师讲堂’等就业育人品牌活动,着力深化同学们的职业认知,推动自我认知持续深化。在精准把握同学生涯发展需求后,中心还推出‘职梦成真’求职能力提升计划、‘攀升计划’学业帮扶行动、‘职途添翼’职场能力提升训练营、‘护航计划’选调生考试能力提升等专项活动,助力学子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赋能职业生涯发展。欢迎各位同学及时关注活动通知,积极参与其中,共赴职业理想与学业目标。”
与AI共处的破局之路
考古学院2023级本科生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成长赛道银奖选手张天翊
分享了她的看法——
Q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高端技术岗位需求激增,对部分职业产生了冲击,传统行业岗位可能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AI是工具,而非替代者。应充分发挥人文社科专业的独特优势,在价值判断、伦理思辨和共情说服等领域持续深耕,重视并精进AI难以复制的‘人’的特质。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岗位’并不会消失,而是持续进化——诸多岗位不仅不会被完全替代,反而会迎来工作内容的升级迭代。”
“我认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低年级学生应珍惜可塑性高、时间充裕的生涯探索黄金期,借助AI技术深耕专业知识并学以致用。例如,可通过‘山小芽’AI生涯发展助手连接校内外专业生涯导师与朋辈导师,获取专业的生涯咨询。此外,学校就业中心官网集成了智能职业测评、AI简历智写、AI面试等工具接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精准定位自我,为生涯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活动现场,任友群寄语学子:要明方向,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将个人规划融入国家规划,在国家战略需求和专业发展中找寻职业方向;要知方法,将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深耕专业领域,提升通用素质能力,广泛涉猎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要重实干,将山大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扬做人踏实、做事扎实、作风朴实的优良传统,培养创新能力,永葆山大基因,为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期待每一位山大学子
扎根山大育人厚土
汲取生涯智慧养分
于时代跃进的洪流中阔步前行
锚定国家战略校准坐标
深耕专业能力筑牢根基
淬炼崇实品格立稳脊梁
让青春之光共耀复兴征程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