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土高原的数字变革
到雪域边疆的信仰扎根
从天山南北的学术深耕
到星辰大海的科技征途
当骊歌响起
中国人民大学2025届毕业生
以专业为笔
以热忱为墨
用行动给出最铿锵的回答:
到边疆去,到基层去
到科技创新最前沿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他们的故事
将所学“编译”成
服务家乡的“程序”
“黄土地养育了我,信息时代锻造了我,是时候将所学‘编译’成服务家乡的‘程序’了。”生于甘肃、学于人大,信息学院硕士毕业生车昇钱对家乡的认知,在数字世界与黄土高原间的张力中不断深化。
在社会实践中,他看到基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效率之高、体验之便捷,感受到科技赋能基层治理释放的巨大效能;而在深入家乡偏远地区的乡镇学校调研时,崭新的电脑教室与老旧的操作系统形成刺眼对比,数字鸿沟第一次具体又沉重地烙印在他心上。他确信:西部振兴不仅需要硬件升级,更需治理“软件”迭代。
▲ 社会实践期间,车昇钱和乡镇中学同学们合影
站在毕业的节点,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将目光投向陇原深处,毅然踏上选调归乡路。他相信,逻辑思维、数据能力与系统视野,正是破解基层痛点、提升服务智效的密钥。“我的‘代码’不再只为虚拟世界运行,它将在父老乡亲的笑容里、在孩子们未来生动的课堂上、在甘肃版‘智慧政务’流畅运行的每一刻,找到最真实的‘运行结果’。”
我想让大家都用上最好用的AI
从2016到2025,在人大的十年科研与创新创业之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博士毕业生高一钊展现了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 高一钊作为博士毕业生代表
在学校2025年毕业典礼上发言
在人大的科技探索中,他始终将学术追求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始终坚守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他曾参与国家级人工智能项目“悟道”大模型的研发,与团队成员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共同实现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突破。
2022年,他与博士生团队共同创业,将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城市治理、应急消防、影视文娱、数字安防等多个场景:他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实时分析工业设备运行数据,成功预警多起安全生产事故;团队研发的火情监测平台,可快速完成山林火点定位与火势研判,为应急抢险赢得宝贵时间。这些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的成长地图。
“我想让大家都用上最好用的AI,让生活因AI变得更美好。”在校期间,高一钊作为学生创业者创立了“智子引擎”公司,毕业后亦成为他持续奋斗的事业。他让算法走出实验室,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人工智能不仅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更是服务民生的温暖力量。
▲ 高一钊参加校友学科发展论坛
西藏→人大→西藏
“世界很大,家乡是根,根扎得深,枝叶才能触碰到更广阔的天空。”十年前,藏族孩子斯曲拉姆登上前往北京求学的列车。十年后,她手握人大毕业证书和一张我国海拔最高城市——西藏那曲的录用通知书,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人大新闻学院求学的日子没有模糊她对家乡的记忆,反而让她更清晰地“看见”了家乡的独特与珍贵。“实事求是”的校训让她懂得如何立足本土观察,“不负人民”的追求更赋予她回报家乡的使命,她敏锐地抓住实习机会,参与创作并完成了一部展现家乡风土人情的短片,将高原的呼吸、心跳与笑容,呈现给世界。
“家乡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奔往哪里。”毕业季的抉择中,她毅然选择了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那曲市。这片高寒、艰苦却充满生机的土地将成为她瞭望世界、施展抱负的新起点。
▲ 斯曲拉姆带着团队在家乡完成短片拍摄
同样选择西藏的,还有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毕业生霍素峰。“当身边同学听到我要去拉萨基层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我有自己的答案: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够了,我只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选择了我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道路。”
在校期间多次参与农村调研,让她看到了不同地区“三农”的现状,有欣欣向荣的乡村,也有亟待振兴的偏远村落;赴西部、基层工作校友的真诚分享,赋予她扎根大地、服务基层的勇气和智慧。“我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奔赴西藏,参与基层建设,正是我所学所研最生动的课堂与最广阔的试验田。”
投身时代发展的第一线
在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劳动人事学院博士毕业生郑琪做出了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的选择——奔赴雄安新区这片热土,投身卫星互联网这一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贡献青春力量。
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从文献研读到田野调研,她在每一次锻炼中深刻体悟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坚定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的理想与担当。在人大的科研训练,让她培养出高度的“问题意识”和“落地导向”,驱使她更加坚定地投身时代发展的第一线,去亲历、参与并推动那些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的产业变革。
“真正有价值的科研,不止于论文中的创新,更应落脚于现实,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在这条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郑琪希望能用汗水与智慧点亮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光芒。
▲ 郑琪毕业后入职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将学术扎根中国大地
从三湘大地到天山南北,从历史学研究转向财政学探索,财政金融学院博士毕业生曹杰始终保持着求知若渴的进取精神。曾历经两段职场历练的他,带着实践中的思考重返校园深造,如今学成归来,即将以青年教师身份投身新疆财经大学的教育事业。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人大先后攻读硕博研究生期间,曹杰不仅深耕财税专业领域,还广泛涉猎金融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以跨学科的视野为财税研究构建坚实基础。参与学校“知行合一”暑期实习实践项目时,他深入基层调研,将现实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最终形成硕士论文的核心方向。硕士毕业后,他选择前往西部基层财政局工作,在账册报表中把握财政运行规律,在实地调研中体会政策实施效果。这段宝贵经历让他深刻领悟到:财税研究不能止步于理论推演,更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如今,他再次选择扎根西部,以高校教师的身份继续深耕财税领域。“新疆财经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对口支援高校,能够加入其中,既是机缘,更是使命”。他坚信,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建设的壮阔征程中,财税研究大有可为。“财政工作既要把握数据规律,更要服务民生所需”。他正以扎实的脚步,践行着新时代青年学者将学术扎根中国大地的责任与担当。
人大赋予我的视野与能力
就是最可靠的“行囊”
“在人大信息学院的四年,让我深刻理解了数字技术驱动未来的力量,投身科技主战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我做出职业选择的初心。”信息学院本科毕业生胡英政提到,“所学专业的交叉性、学校丰富的就业资源,让我发现最适合的岗位既需要技术功底,也要贴近业务。”
为了这个目标,胡英政早已开始布局他的“实战地图”:深耕专业课堂,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内化为理解数字化的基石;积极参与校内外科技项目实践,淬炼扎实的数字技术功底与解决方案构建能力;锁定目标企业,利用假期参与华为的客户经理实习项目……
▲ 胡英政:从华为实习生到华为客户经理
从课堂到实习,他不断探索技术与商业的交叉点,手握华为客户经理Offer,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他正以“联接者”的姿态,助力中国技术走向世界。“本科生就业或许并不常见,但选择未来发展道路时一定要选最适合自己的。即将奔赴科技前沿和商业前线,人大赋予我的视野与能力,就是最可靠的‘行囊’。”
以多元选择诠释同一份担当
他们的故事
是青年脉搏与时代心跳的同频共振
是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深沉交响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青年大有可为”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时代最前沿的战场
在这条奔赴山海的道路上
他们正以青春之名
赴时代之约!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