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4年在Minecraft还原
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Minecraft CFAU
始于2021年夏天,历经466次数据崩溃,不计其数的实测建筑数据,克服众多技术难关,终于在2025年外交学院70华诞之际完成,用行动表达对母校七秩风华的祝贺。
徐熙原坦言,“创作之所以能坚持至今离不开研究生同学张渲佼、石博华和其他朋友们一直坚定的支持,作为外院学子,非常希望能为母校献上一点心意,来报答母校的栽培。祝愿外院越来越好,祝母校青春永驻,桃李满园”。
初心是想家
让外交学院人都能瞬间认出这个家
谈到创作初心时,徐熙原表示最直接的初心是“想家”。沙河校区承载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教学楼的忙碌、图书馆的静谧、食堂超市的烟火气息、操场的生机活力、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又共同奋斗的场景,于是就萌生用游戏技术重建心中最珍贵的青春世界——大学校园。
创作初期,当时他通过很朴素的方式复原沙河校园,配文就是“想念外院的天空了吗?”,获得了很多朋友的共鸣。徐熙原谈到,一开始以为这种还原学校的想法只是三分钟热度,然而还有更深层的初心支持我完成这个工作,那就是想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致敬我的母校。外交学院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是“外交官摇篮”精神的熔炉。用像素方块去复刻它,就像在用一种现代的语言,书写一封给母校的70岁生日贺书,凝固那些关于青春、学习和使命感的记忆。
在谈到创作的精神内核方面,徐熙原说到,可以用“站稳立场、构建认同”来概括。“站稳立场”体现在还原过程中务必忠诚于学校原貌,尤其是伟人像、国旗、大石头、校门这些地标性建筑容不得马虎,这也让我努力自学建模软件、挖掘游戏更多的可能性,力图对母校的一砖一瓦负责。而“构建认同”则正是《我的世界》和外交工作的共通之处。我搭建这个校园,本质上是想构建一个大家都能理解、都能产生共鸣的“精神共同体”。它超越了物理限制,让无论身处何地的外交学院人都能瞬间认出这个“家”,唤起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连接。从这个意义上讲,还原工作也更像是一种微缩的公共外交实践。此外,整个搭建过程需要的耐心、细致、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游戏机制和建筑比例的精准掌握,也正是“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在日常创作中的体现。这座虚拟校园,是校训精神在我个人热爱项目上的一次生动投射。
创作过程
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想办法解
创作实践开始后,发现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徐熙原提到,外交学院的地标性建筑:如“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大石头、伟人广场的伟人雕像、校门上的周总理题字还原难度很高。在原版的方块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由1*1的方块组成的,这使得“写字”在创作中变得几乎不可能。当时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利用游戏中地图的特性,在地上写一个大大的字,然后用地图记录下来,再挂到这个字该出现的位置,就能做到在游戏中呈现字了。但即便如此,问题仍然很多。首先就是因为方块尺寸太大,室内几乎无法还原。基于这种考虑,在2021年底放弃了这个存档。
“在新存档里,我把校园建的更大了一些,大概是原先的3-4倍左右。此外,我还在游戏中加入了一些建造类的模组,可以给还原工程提供更方便的机制和更多的物品。但是对于整个还原工程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图书馆的玻璃没法还原斜度、国旗没法还原、伟人广场的雕像没法精确还原。带着这些问题我暂时搁置了还原外院的计划。2023年初的时候,无意间在浏览b站时看到了一个用《我的世界》还原故宫的视频。Up主用一个叫做Littletiles(小方块)的模组,可以把一个1*1的方块分成最多64份,借助这个机制就可以完成很多细节的雕刻。受到这个灵感启发,我立刻重新创建了一个存档,准备利用这个模组1:1还原外院。虽然找到了正确的路径,但是还原的过程还是很困难的。”
“首先就是需要精确测量各个建筑和道路的数据,一旦有一点误差就可能导致某个地方脱节。这点在还原操场护栏时体现得非常明显。在操场这个环节的目标是护栏需要大小、数量完全还原,这不仅要求对每块护栏的尺寸精准把控,还要求把操场整体周长的误差控制在0-1m之间以内。多次反复的计算和尝试后,终于完全复刻了操场护栏。而“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大石头、伟人雕像、图书馆前面的雕像和假山的部分则是利用Photoscan这款软件将照片生成为模型文件,再用Blender补充纹理并加以润色,最后利用模组导入到游戏中。很多同学对还原操场看台的反馈很好,还原涂鸦墙时,我和朋友将涂鸦墙上的涂鸦都用手机拍下来,之后我用PS软件调整颜色和尺寸,从而适配游戏中看台的尺寸,再将照片导入到游戏中就完成了还原。每次完成一个部分的建造,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之一。”
一些设计灵感
背景音乐的选择和方块人跳舞
关于背景音乐的选择和方块人跳舞,徐熙原谈到,最初选择的背景音乐是BLACKDD的Pebble(小圆石),这首纯音乐开头似乎比较暗淡,弦乐一起天光大亮,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高潮部分的小提琴也节奏明快,适合卡点展示。但是在朋友朱吕环的建议下,把bgm换成了OneRepublic的Counting Stars。一是因为这首歌深受年轻人喜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二是这首歌的歌词很能引起我的共鸣,尤其是“Everything that kills me makes me feel alive”这句让我想起了这一路上从存档崩溃到硬盘烧坏等等困难挫折并没有打消我的意志,而是让我把外院还原得更好,更懂得科学保护存档。三是这首歌刚刚在春晚出现过,OneRepublic乐队也是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典范。
视频中的场景展示大部分是通过主人公跳舞+空镜头的模式呈现的。方块人跳舞的功能是通过添加模组实现的。当时检索这个模组时本来的目的是为了给方块人添加更流畅的动作。因为是1:1还原的校园,想让大家通过主人公带入到方块世界中来,而原版方块人的动作又太过僵硬不适合展示。结果在找到这个“更多动作”的模组后才发现它可以让方块人舞动起来,也就给了我这样剪辑的灵感。其实做这个存档以来我发现最终能呈现什么并不完全靠一开始的设想,往往更多还要看游戏能做到什么,以及电光火石之间的灵感。而我能做的就是遇到不尽人意的情况多想技术上的解决办法,多看别人的作品是怎么做的,结合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对校园、同学的观察寻找灵感。
-END-
视频 | 徐熙原
文案 | 徐熙原
来源 | 研究生部
监制 | 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