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7月10日
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一行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开展“铭记历史·光影铸魂”学习
暨主题党日活动
作为学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一站,此次学习紧扣《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核心精神,将电影科技赋能红色记忆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深度融合,在沉浸式历史课堂中探寻育人新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新动能。
新馆首课:在历史现场锤炼党性修养
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一行在序厅“铜墙铁壁”雕塑与4000颗数字星光屏前肃立,感悟四万万同胞共御外侮的团结伟力。在“延安电影团”史料展区,大家驻足观看吴印咸抗战摄影图片。作为参与筹建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学校创始人之一,吴印咸同志在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时,非常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从胶片记录烽火岁月到虚拟制片传承精神,中国电影人跨越时空的接力,本质是“为人民而创作”信仰的传递。
作风建设:以抗战精神砥砺师德师风
大家驻足5098张抗战老照片组成的“时光矩阵墙”,结合实践学习再次深刻领悟学校“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三人民”艺术观创作原则,一致表示要引导师生体悟革命先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生活、扎根大地,从抗战军民奉献担当的精神中汲取师德养分;以抗战精神淬炼德艺双馨的品格,将家国情怀融入艺术教育,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民族责任的新时代电影人才。抗战时期共产党员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勤俭奉公的感人事迹,以及以“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凝聚民心、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为当前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历史镜鉴。
育人行动:从历史现场到创作现场
通过AI修复、虚拟现实等技术,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让英雄故事穿透时空——这是新时代电影人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数字媒体学院、声音学院、表演学院、摄影系联合组成的智能影像团队以“抗战家书”项目为载体,引导师生从历史现场迈向创作现场。团队运用高清智能修复系统和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对左权、赵一曼等英烈家书进行无损化复原和动态场景重建,将抗战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的视听作品,践行“先当革命家,再当艺术家”的理念,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传承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周志军在总结讲话中提出:抗战精神是电影教育最厚重的教科书。我们要把纪念馆变为“光影绘中国”大思政课的实践课堂,将科技赋能红色记忆的实践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既要让师生在历史场景中读懂“民族脊梁”的担当,更要引导他们用光影技术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