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收到一位家长的咨询。
这位家长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一直遵循积极养育的理念,从不批评孩子,可他现在稍有不顺心就哭闹、发脾气,甚至摔东西,表现得很‘玻璃心’。昨晚我让他整理书桌,他吼了句‘不要你管’就甩门而去。我究竟哪里做错了?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困惑并非个例。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为了维护亲子关系,过度共情,有的无底线妥协,有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立即代劳,还有的家庭出现代际教育冲突。
真正的积极养育应以规则为边界,在约束与释放之间找到平衡,方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那么,家庭教育中如何在“理解的花园”里扎起篱笆?
一、情感坐标:
共情不越界,让爱有分寸
情感连接是亲子关系的基石,共情则是实现这一连接的重要前提,但共情必须把握分寸,不能逾越边界。
我校一位班主任曾反馈这样一个案例:小明参加演讲比赛,因紧张发挥失常,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第二天,小明妈妈在电话里表现出的激动、失落与难过甚至超过了小明本人的情绪反应。她不仅不断为孩子寻找理由,抱怨比赛规则不合理,甚至直接插手替孩子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其实已经超出了合理共情的边界。
家长应当允许孩子在挫折中学会自我调适与成长。
正确的做法是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小明,为了这次演讲,你准备了许久,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妈妈看到你很难过,我也感到有些遗憾。”这样的共情能为孩子建立情绪缓冲带,而非替代孩子的情绪或过度进行归因。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小明,这次你能在区级舞台上面对500多名观众完成演讲,比你在班级演讲时又进步了很多,你发现了吗?你是怎么做到的?”这种既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又能启发他自我反思的宽慰与鼓励,才是真正有分寸的关爱。
二、规则坐标:
民主不失控,让自由有框架
规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在积极养育实践中,规则制定应当遵循民主原则。
家长不应单方面确定规则并要求孩子被动遵守,而应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例如,在确立家庭电子产品使用规则时,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充分倾听孩子对电子产品使用的想法和需求。
孩子可能会表达“希望周末适当延长游戏时间”的诉求,家长则可以提出“必须保证作业完成质量、合理安排作息”等前提条件。
通过这种民主讨论的方式,最终形成家庭成员共同认可的家庭公约,并定期评估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民主协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规则一经确立,就必须严格执行。
当孩子出现违反约定的行为时,如超时使用电子产品,家长要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相应的“惩罚”,如缩减下一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这种基于约定、非情绪化的规则执行方式,既坚守了教育底线,又为孩子保留了改进空间。
真正的爱既不是放任,也不是控制,而是通过稳定的规则框架来支持孩子的探索自由——让爱的河流既不会泛滥成灾,也不会干涸或断流,最终滋养出自律的绿洲。
三、代际坐标:
融合不越位,让传承有章法
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家庭成员间往往存在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差异。
实施积极养育时,应当促进代际融合,而非越位干预。比如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父母大多主张孩子“自主进食”,而祖辈则倾向于让孩子多吃,希望孩子长得更壮实。
面对这种差异,父母需要主动与长辈沟通,可以通过科普儿童肥胖对健康的危害等知识来达成共识,同时在非原则性问题上适当让步,例如用新鲜蔬果替代大鱼大肉,既保障孩子健康,又满足长辈的关爱需求。
家庭教育艺术的精髓,在于把握约束与自由、理性与感性、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以上讲述的积极养育“三维坐标”,本质上是以爱为核心构建的家庭成长生态系统。通过有温度地设立边界和有原则地给予包容,让孩子在自我认同中萌发创新意识,在强烈的安全感中长出勇于尝试的翅膀。
吴嘉丽,中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长沙市雨花区雨花实验第三小学副校长,长沙市向芳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成员,获长沙市“国开教育奖”、湖南省家庭教育指导精品课程一等奖。
长沙市向芳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由长沙市教育局主导,聚合长株潭三地教育力量,形成顾问3人、首席名师1人、名师5人,专业学员和志愿学员各32人的人才矩阵。工作室依托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独创“微光·融城·星耀”三阶发展路径:筑基年夯基固本,深化年区域联动,推广年辐射全国,实现从本土创新到全国示范的跨越。
来源:《学生·家长·社会》杂志2025年第7期(文章有删减)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