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写春秋
一支粉笔育桃李
编者按: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甘肃政法大学推出“我的育人故事”系列报道,展现扎根一线的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深耕与守望。他(她)们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守三尺讲台,用热爱与责任践行育人初心。故事里,有伏案批改的专注、促膝长谈的温暖、收到问候的笑意……这些片段,是他(她)们在桃李芬芳中收获职业价值与幸福的见证。让我们以文字为桥,讲好新时代育人故事,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
个人简介
王硕,男,甘肃政法大学体育教学部讲师,主要承担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任务,讲授篮球、棒垒球和手球课程,同时担任校女子篮球队与女子手球队的教练工作。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级项目3项,校级教学科研项目4项。带队获全国比赛冠军1次,亚军1次,省级比赛季军3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练员1次,国家级优秀指导老师1次,省级优秀教练员2次。
从零起步的冠军梦:体育育人的真实写照
我想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组建校女子手球队的时候。
那年,队员们对手球几乎一无所知,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这项运动。但她们选择了信任,选择了坚持。在体育教学部王涛主任的大力支持下,训练有序推进;陈农教授更是亲临场地,为队员们提供了精准的技战术指导。我们一边学习手球规则,一边探索将篮球战术逻辑融入手球配合——以球融球、以技促学,在不断磨合中提升水平。队员们每天清晨六点集合训练,晚上九点仍坚持在场馆复盘技战术。她们用汗水和韧性诠释了“零基础也能创造奇迹”的信念,而我始终与她们并肩作战,从不缺席任何一次训练。最终,我们从零起步,斩获第一届中国大学生五人制手球锦标赛女子甲组冠军,次年获得亚军。当队员们走上冠军的领奖台时,我看到的不只是金牌的荣耀,更是青春拼搏的痕迹,是信任与坚持的胜利。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体育教学中的陪伴与磨砺,不仅塑造了技战术能力,更锤炼了学生的信念与人格。
这,正是我作为教师最朴素的初心,也是教育最动人的回响。
从泪水到坚毅:失败淬炼出的青春底色
体育比赛,不只是输赢的较量,更是意志与品格的锤炼。
近年来,甘肃政法大学女子篮球队作为甘肃省内的一支劲旅,多次代表学校参与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比赛,获得了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季军、甘肃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季军,以及中国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甘肃赛区)季军等佳绩。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痛并成长着的赛程。那是一次省级赛事的半决赛。队员们拼尽所有,整场比赛全力以赴,但最终还是遗憾不敌强劲对手,再一次无缘冠亚军决赛。赛后队员们一度陷入沉默,许多队员默默流泪,不甘、愧疚、自责写在脸上。那一晚,我没有安排战术复盘,只对她们说了一句:“我们今天学到的,比分教不会。”体育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失败中积蓄的力量。第二天,我们迎来了三、四名决赛。我担心队员们情绪还未平复,没想到她们一上场就展现出更强的凝聚力与斗志。她们没有被失败击垮,反而在压力中迸发韧性,最终勇夺季军。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赢得一场比赛,而在于输掉一场比赛后仍能昂首出战的勇气。体育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分数和奖牌。它教会学生如何在失败中沉淀自我,在逆境中激发潜力,在团队中学会担当。这些,正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愿意传递给学生的力量。比赛磨砺技艺,失败锤炼意志,体育场上培养的是更有韧性、更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这,是体育教学的深层价值,更是教育家精神在一线教师工作中的真实体现。
从科研到课堂:以学术赋能教学的真实践行
在课堂教学和日常训练之外,我始终坚持“科研服务教学,科研促进育人”的理念。科研的价值,不只是停留在论文上,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撑。
我清楚地记得一次体育课时,在测试学生立定跳远时,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动作并不规范,有的起跳姿势不对,有的发力不到位,导致成绩始终难以提升。这让我意识到,仅靠人工测量和肉眼观察,难免存在偏差。于是,我开始尝试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利用传感器采集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的动作数据,并通过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对动作进行分析。第一次把传感器绑在学生身上时,他们既好奇又紧张,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当我们把测试数据可视化并用模型给出动作反馈时,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在起跳瞬间姿态不对、发力不均衡,才导致成绩偏低。这种“看得见的数据”和“说得清的原因”,让他们更有信服力,也更愿意去改进动作。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科研成果一旦真正走进课堂,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后来,我把这种“科研融入教学”的方式推广到更多课堂和团队训练中。通过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体质测试成绩,更对科学训练方法有了新的理解。与此同时,我也带着学生一起做科研项目,鼓励他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上发挥创造力。学生们逐渐发现,科研并不遥远,它可以直接改变他们的运动表现和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我始终坚信: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工具,更是一种深刻的育人方式。每一堂课、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都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机会,也承载着教师育人使命的实践。在未来的教育旅程中,我将继续以体育之名,立德树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不负青春、不负使命,让体育之光照进学生心灵,让教育的种子,在奔跑与拼搏中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葛纯强
终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