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头奶牛一年能产多少奶吗?12吨。——这是3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就是这个被称作“牛教授”的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
张学炜,天津农学院畜牧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负责人、教育部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教授四十年如一日,深耕畜牧学领域,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1986年,张学炜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入职天津农学院,从事奶牛养殖方向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并先后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系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于2011年前往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
▲张学炜教授在实验室讲解
教学方面,张学炜教授主讲本科《养牛学》(现更名为《牛生产学》)课程和研究生《动物性食品生产与安全》专题,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畜牧学专业人才。作为天津农学院全日制畜牧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负责人、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与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带头人,他为学校的学科发展、研究生学位点和学科点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学炜教授科研成果丰硕。他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天津市科技发明三等奖等多项科技荣誉;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出版著作20余部。他的科研成果,为奶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张学炜教授与毕业生合影
除了教学和科研,张学炜教授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他担任天津市政府咨询专家、天津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天津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多个社会职务,长期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奶业,参与政府畜牧业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审定及科技项目评审等工作。此外,他常赴西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开展奶业考察、交流、培训和技术指导,为推动我国奶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张学炜教授在奶牛养殖场调研
此外,张学炜教授在中国农技协天津滨海奶牛科技小院担任技术顾问,与其他专家团队一起,整合高校科研力量、院士团队及企业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该小院围绕奶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了从耐盐碱苜蓿品种筛选到裹包苜蓿青贮加工与利用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还开展了优质新型豆科牧草田菁种养结合技术创新研发与示范推广,为奶牛养殖提供了优质饲草保障,实现了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的双赢。“张老师作为天津市奶牛养殖领域的资深专家,培养了一支踏实肯干、技术精湛、勇于开拓的年轻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天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静评价道。
▲天津滨海奶牛科技小院授牌仪式
张学炜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与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坚守与奉献不仅推动了畜牧学的发展,也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
信息综合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津云
文字编辑:陈喆
美术编辑:周彤彤
图文审校:李爱京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葛纯强
终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