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外交学院曾有一段时间改校名为“国际关系学院”。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题写了“国际关系学院”的校牌。1961年10月5日,国务院第113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外交学院恢复原校名,“任命陈毅副总理兼外交学院院长”。
这一任命决定在196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
(196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
(该版刊登了陈毅副总理兼任外交学院院长的消息)
陈毅副总理兼外长非常关心外交学院的办学,多次就学校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兼任院长之后多次到学校作报告,听取学校领导的汇报,与学生们交谈交流,调研有关情况。例如,1962年1月17日对外语学院和外交学院教职员讲话、1962年5月21日对外交学院教研室主任以上干部讲话、1962年7月13日在外交学院师生员工大会上讲话。在这些讲话中,陈毅院长强调培养外交人员,要注意革命人生观、世界观的政治思想教育,要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牺牲精神。
(1961年7月24日,陈毅副总理参加学院毕业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陈毅院长直接关怀下,经过教学调整和整顿,学校形成了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热潮,教学中破除了烦琐哲学和注入式的方法,初步树立了“三活”(活教、活学、活用)和“两教”(教书、教人)的原则,学生的“四会”特别是听说能力进步较快。学校开始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关系知识课程,初步形成了学科核心教材,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毅院长在千军万马的沙场指挥若定,在折冲樽俎的外交舞台潇洒自如,展示出军事家的胆略和外交家的风采。他嫉恶如仇、热情豪爽、以诚待人、落落大方、从善如流,有“投身革命即为家”“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对于外交学院的师生们来说,他是备受尊敬的老院长。1972年1月6日,陈老总不幸在京去世,他的崇高理想、高尚品德、渊博知识、坦荡胸怀一直激励着外交学院的学子们。
1995年9月,在外交学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一座陈毅老院长的半身铜像矗立于展览路校园,深切缅怀这位享有盛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外交学院的元帅院长。
(展览路校区的陈毅老院长铜像)
铜像座落在展览路校区主楼前广场,高1.2米,大理石基座高2米,正面铭刻“陈毅1901—1972”金色大字,背面铭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 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九年兼任外交学院院长”,落款铭刻“外交学院敬立 一九九五年九月”,由中央美术学院曾竹绍教授、白润生教授等创作。
部分参考资料:
[1] 陈辛仁:《回忆周恩来总理和几位前辈对外交学院教学问题的教导》,载《外交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2] 耿飚、姬鹏飞、王幼平、韩念龙:《丰功伟绩永照汗青——怀念敬爱的陈毅同志》,载《外交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3] 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陈毅同志90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载《外交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4] 《40年成绩斐然新世纪再创辉煌──记外交学院隆重庆祝建院40周年》,载《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监制 | 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