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公布
第三批“一地一品牌、一校一特色”
语言文字工作典型案例
征集遴选结果
其中,杭州入选
省级语言文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1个
省级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典型案例6个
一起了解
案例具体内容
浙江省第三批“一地一品牌”语言文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杭州)
诗路“桐”行
桐庐县教育局
桐庐县教育局立足县域诗词文化禀赋,构建“语委主导-校园筑基-社会联动”一体两翼工作格局,联动语委成员单位扎实开展“诗词进校园”“诗词进机关”“诗词进社区”“诗词进企业”“诗词进农村”“诗词进景区”“六进”活动。大力推进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桐庐广播FM89.3每日一诗,文联微信公众号“每周一会”,电视专题每月一期,《今日桐庐》每月一版,《富春文苑》每季一栏、每年一刊。指导创建县级及以上诗教示范学校18所、诗教示范单位12个、诗词村13个。
2015年,桐庐被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授予“唐诗西路”称号,2018年获评浙江省首个“中国诗歌之乡”,2023年被中华诗词学会认定为“中华诗词之县”。

浙江省第三批“一校一特色”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典型案例(杭州)
让孩子的诗,成为乡村的歌
钱塘区义蓬第二小学
义蓬第二小学搭建“盐仓诗班”平台,以“让孩子的诗,成为乡村的歌”为核心理念,将诗教与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相融合,通过诗歌教育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校构建“一套纲要、两支队伍、三阶课程、四大平台”诗教模式,开发“诗教+地域文化”课程体系,创新“诗、歌同课”模式,以“原创诗歌+AI编曲+舞蹈创编”为主线,构建“作诗-谱曲-演舞-传播”全链条美育课程。课堂上,打破传统模式,将乡村四季风光、田间劳作、邻里生活化作诗歌素材,开设“诗可以歌”系列课程。近年来,学生原创童诗300余首,精选200首编成校本诗集《田埂上的诗行》,让普通话成为孩子表达乡村之美的“诗意工具”。

以七彩故事 育长虹少年
临平区塘栖第三小学
塘栖第三小学以广济桥为文化图腾,构建七彩的“虹·教育”文化体系,秉持“故事育人”理念,精心打造“长虹故事家”语言文字特色项目。学校师生通过挖掘古镇资源,共同创编故事108个,配套视频157个、音频272个,并举办81场专题故事会,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多年来,“长虹故事家”以匠心创编丰盈“长虹故事”,以成长维度深耕“故事育人”,以语言能力浇铸“育人长虹”,引领师生奔赴“七彩人生”。学校先后获得“区首批青少年故事基地学校”“浙江省故事学校联盟副会长学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校园金话筒首批培养基地”等多项荣誉。这条故事铺就的“成长长虹”,宛若跨越时空的七孔广济桥,连接学子的璀璨未来。

诗以承志而意远
桐庐县徐凝小学
桐庐县徐凝小学以唐代著名诗人徐凝而命名,坐落于徐凝故里——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学校承徐凝诗魂,育童心诗情,成立“徐凝诗社”,引领学生探索诗词之美、诗词之情、诗词之志,逐步养成质朴、正直、热爱生活的徐凝精神,诗以承志而意远。
徐凝诗社多途径践行诗意课程。“空间浸润”实现环境育人,打造徐凝馆、流芳园、日新园等诗教空间,让校园处处洋溢诗蕴无声的文化气息;“活动赋能”推动诗教常态化,开展诗歌节、诗词大会等活动,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中;“平台展示”实现百花齐放,联动云端与社会资源,让诗教影响力不断向外辐射;“评价创新”构建“诗芽→诗叶→诗蕾→徐凝小诗魁”特色路径,完善诗意评价成长树,让学生在有趣、新颖的评价中学习诗词、爱上诗词。

我是“校长代言人”
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
长寿桥岳帅小学着力打造“我是‘校长代言人’”特色品牌,以“言”为纽带,依据学段特点实施“欲言-能言-敢言”进阶培养,激发学生表达欲,提升表达能力,培育有文化底蕴与社会担当的向阳少年。项目以“言学校、言文化、言成长”为核心内容,鼓励学生做校园小主人,结合语文课程与社团活动感受文字魅力,并在“三礼五节”德育活动中畅言个人成长与家国情怀。学校构建“三维”支持策略,通过打造开放语言环境、组建专业指导团队、搭建多元展示平台,系统推进项目实施。
近年来,“校长代言人”们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主流媒体,并获得新加坡教育部专家团、新西兰校长团的高度评价。

四位一体的石榴籽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全国首批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学校,近年来构建“课程奠基、文化浸润、实践赋能、科研引领”四位一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体系。
学校创新开发《语文衔接教材》,建立普通话“语音诊疗”机制,配套语言能力测试系统,形成“教学-培训-实践-评价”全流程管理。近三年实现312名学生普通话测试通过率100%;组织学生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习俗学习,依托团课、弘正班开展主题教育,构建多层次文化浸润体系,有效促进“五个认同”教育;创建“祖国请听我说”演讲赛、暑期回乡宣讲、年度汉字等品牌活动,创办《翱翔》报、《胡杨》杂志,编撰《父母的故事》情感读本,实施“梦之林”工程,参与“浙阿同心杯”作文大赛等,形成多元实践矩阵,全面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对新疆部学生语言教育的探索,也成为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省级课题《融合·协同:内地新疆高中班育人模式廿载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家训·育新人
临安区衣锦小学
衣锦小学立足钱王故里文化底蕴,以《钱氏家训》传承为核心,系统构建“习家训·育新人”语言文字育人体系,致力培养语言规范、品德优良的优品少年。通过“一园两厅”(钱王文化园、家风德育厅等)环境建设,融合图文并茂的家训内容,营造浓郁传统文化氛围;开发《钱王传说》《童言画语·钱氏家训》等校本课程,实现家训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依托“钱王文化节”“家谱修立”“研学行走”等品牌活动,强化语言实践与应用能力。
学校连续14年开展“钱王儿童文化节”,系统组织“说、诵、写、述”家训系列活动,显著提升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将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常规管理及师生评价,实现“三纳入”机制保障;通过双语编撰、戏剧展演、国际交流等形式,拓展家训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