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因新中国外交事业而生,因新中国外交事业而兴。
外交学院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中不断成长,形成了具有外交学院特色的优良传统、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外交外事人才,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校园规模和教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办学需要。2002年5月,外交部党委批准外交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开辟新校区的计划。同年,外交学院与北京昌平高教园区签订入驻协议。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外交学院新校区建设立项。

2006年,外交学院举行新校区教学工程奠基仪式。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以及北京市有关领导、时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等出席了沙河新校区的奠基仪式。
(《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7日第4版)


(该版次报道了外交学院举办新校区奠基仪式的相关内容)
2007年9月,外交学院新校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北京沙河高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
(沙河高教园五高校分布示意图)
外交大计,人才为本。外交学院新校区工程的启动不仅符合外交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更契合了21世纪在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背景下对外交外事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外交部党委的高瞻远瞩,以及对我国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外交学院迎来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
部分参考资料:
[1] 唐家璇:《把外交学院办成有外交特色的一流大学》,载《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 《外交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暨庆祝教师节大会 唐家璇国务委员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载《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监制 |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作强
一审 :董承臻 刘春香
二审: 张文骐 王月忠
三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