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深耕表演艺术
十载育人坚守教育初心
他是舞台与课堂的“双栖者”
“生活即艺术”
他用艺术滋养心灵
以热爱诠释教育的力量
本期“青椒说”栏目让我们走近
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王博老师
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真善美
王博
北京电影学院第十三届青教赛二等奖
最佳教案奖
最佳教学演示奖
高职学院青年教师
王博老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并持有中国传媒大学双学位。2012年以总分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研究生期间,曾获得所有在校优秀学生奖项。他拥有十余年高校教学经验,曾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表演学院助教、电影学系团总支书记等职;并先后兼任北京联合大学、中华女子学院表演专业客座教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及北京农学院艺术指导,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广播之声”朗诵大赛评委。他曾荣获校园金话筒主持人比赛一等奖、北京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奖项,发表及编著影视表演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由他担任导演、表演指导及参与创作的多部作品,曾在各类全国性赛事中屡获殊荣。
青椒说
课程内容
在比赛中,王博老师结合高职学院同学的专业特点,选择了自己一直希望挑战且更为擅长的表演专业课中的“角色创作——片段教学阶段”参赛。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的基础上,该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塑造性格化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连续攻克不同剧本的核心部分,尽可能接触多样化的角色、风格与对手,从而掌握角色性格化创作的经验与技法,实现从表演基础训练向角色创造的过渡。
青椒说
在片段教学中收获效果与火花
王博老师表示,在备赛期间,他最大的感受是自己仿佛“被上紧了发条”。除了完成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他还需负责就业指导课与心理课的教学准备,这一段经历既充满了目标明确所带来的动力,也伴随着分秒必争的压力。通过本次备赛,他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与参与排练的学生共同探讨课程内容的编排与讲授方式的呈现。这场比赛为他提供了一个将教学实践与创新思维相融合的宝贵机会。尤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如何以更具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的成长,一直是王博老师努力探索的方向。谈及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他认为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在艺术专业领域,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持续创新教学方式,是他始终关注的重点。例如,如何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如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助力他们提升心理素质、职业规划能力及综合素养——这些都是王博老师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深化的方向。
“时代的发展是飞速的,学生自然会随时代的潮流而今非昔比,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随着时代而革新,应对自如,那我们所培养出的成果一定是会落伍,且失去应有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审美高度的。”
青椒说
用艺术的形式去展现生活中的美好
王博老师认为,电影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生活的镜子,是情感的传递。无论学生的专业是什么,技术多么高超,都不能丢掉这个初心——用艺术的形式去展现生活中的美好。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健康、阳光、积极地去生活。只有学会生活,大家才能有更多的故事可讲,才能有更深的感情去表达。
“
我最希望教给学生的,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是如何学会生活,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并用电影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作为电影工作者,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都不能忘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这一艺术观的核心。
”
在以这样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王博老师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从电影教育的广义视角出发,他致力于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和实践能力。通过强调并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拓宽视野,积累多元经验”、“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感知力”以及“夯实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养”,他推动学生不仅成为优秀的电影人,更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感的人。
青椒说
过去与未来:平衡与独特性
王博老师共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自己当前主责主业即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设有《大学生心理与自我成长》《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两门必修课程。另一个是结合高职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我自身的学历背景所研究的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
王博老师认为,这一代“青椒”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其实不仅仅是学术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突破,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风格。
“
我觉得,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教学和学术之间找到平衡。
”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研究思考,又如何在研究中反哺教学,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的过程。王博老师自己也经常思考,如何让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这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
另一个挑战,我觉得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
王博老师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突破的过程。我们需要在教学与学术之间寻找平衡,在模仿与创新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期待与压力中建立自己的节奏。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推动我们持续进步,不断趋近理想中的教育者与研究者形象。
青椒说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