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职业学院的实训教室里,42岁的刘俊伟正手把手教学生调试展示模型的灯光角度。他右手无名指上那道3-4厘米的疤痕,这是2020年备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时,为学生搬运训练木板受伤留下的印记,也是他15年职教生涯中坚守初心的见证。
从企业设计师到国家级技能专家,从指导学生斩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到化身抗疫“设计尖兵”,刘俊伟用匠心守望初心,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培育出朵朵技能之花。
以技立身:把赛场变成最好的课堂
2009年,当刘俊伟带着江汉路大洋百货、武汉广场等十余个大型公共空间项目的设计经验走进长江职业学院时,便下定决心要打破“课堂与行业两张皮”的难题。在他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了对接行业产业、导入项目案例的教学模式——将行业里主流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装饰材料植入课程教学中,把自己参与的实际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同时利用以往的行业资源带领环艺团队和学生参与大量的社会服务项目,提升教学团队和学生的整体设计水平。
刘老师总能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并因材施教。环艺1701班陈孟玲是刘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由于入学时不是美术生,她的基础总是跟不上,也因此对专业学习失去了信心。但刘俊伟老师发现了她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于是鼓励她从配色入手,发扬自己的优势,建议她多画速写提升手绘能力、多看好的设计积累设计的理解能力,学习摄影提升审美、构图能力,并耐心辅导基础知识。在刘俊伟老师的引导及辅导下,陈孟玲重拾专业学习的信心,专业成绩一路上升,在大一暑假时成功入选世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校集训队,在国家集训队第一轮考核中以全国第二名的湖北省历史最好成绩通过考核。这样的因材施教在刘俊伟的教学中屡见不鲜。
技能赛场上,刘俊伟带领学生一路披荆斩棘,刷新纪录。2016年,刘俊伟首次带队参赛时的摸索前行;到2023年杨佳丽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铜牌(全国第三名),刷新湖北省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2024年3月,刘俊伟被人社部聘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中国教练”,2024年9月他指导中国选手姚妮珺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中夺得金牌,这也是我国首次在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夺得金牌,当主持人喊出“CHINA”、当五星红旗升起、当国歌响起、当中国选手姚妮珺站上最高领奖台……刘俊伟老师热血沸腾、泪水纵横,他心中有句话一直在回荡“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技能强国迈进,吾辈定当尽力,请祖国放心!”
如今,刘俊伟的“技能版图”不断扩大:他主持建设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湖北省特色专业,搭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集训基地,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30余项,培养出9名“湖北省技术能手”和1名“全国技术能手”。2022年,他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称号,还获评“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中国国家集训队技术专家”“世赛国家级裁判”等,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标杆。
以德润心:做学生心中的“暖心灯塔”
每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刘俊伟老师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长江职业学院,刘俊伟“饭卡故事”早已传为美谈——他的饭卡常年余额不足,因为总塞给生活困难的学生。寒暑假集训期间,饭卡更是直接放到学生的手里,他怕学生拒绝总会说“要不是因为集训备赛,你们可以出去打工挣钱,比这多得多。”
有次暑假集训期间正好遇上疫情反复,学校周边有大量感染人员,刘俊伟老师连续几天冒着感染风险给在校集训的学生送吃的和防护用品,每次来的时候都反复强调,“有任何需要给我打电话我来送,千万别点外卖,减少一切和外界的接触”,并半开玩笑地说“这段时间我就是你们的跑腿师傅”让学生们颇为感动。
在备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期间,学生陈孟玲在木板切割的两个技术指标上发挥不够稳定,刘俊伟老师临时调整了木板切割的训练量,并且每天和陈孟玲一起切板帮她扣技术细节,再加上大赛在即陈孟玲的心态紧张,导致木板耗材消耗殆尽,走招标采购已经来不及。
为确保赛前1个多月的集训正常进行,刘俊伟老师自掏腰包6000多元去建材市场买了70张木板,到了学校才发现木板太大进不了电梯,需要人工搬运上5楼。当工人搬到楼梯拐角处时,木板撞到了墙面后脱手,眼看就要砸到后面的学生,刘俊伟老师本能地用手去抓木板,哪知木板太重惯性太大,木板带着刘俊伟老师的手砸向了一旁的柱子,当时右手无名指上第一个关节处就被砸开了一条3-4厘米的伤口,透过伤口指关节骨头清晰可见,当时也只用餐巾纸简单处理一下,坚持待所有木板都搬运到位,才安心去医院处理伤口。
刘俊伟老师右手无名指上至今还有条明显的疤痕,每当大家提起,他总是开玩笑说“这就是你们的跑腿师傅印记”。
以行示范:用技能扛起报国担当
2020年,武汉暴发疫情。刘俊伟接到了中建三局的紧急电话:“雷神山医院需要室内设计师,火神山的人手抽不开。”电话那头的急促与电话这头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妻子刚确诊新冠,家中还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料。
“没问题,我来!”短暂犹豫后,他给出了肯定答复。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对着电脑绘制图纸。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医患分离”模式,他将雷神山医院的平面布局精准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缓冲区,并做了“医患分离”的设计,核心是为医护工作者提供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
当年4月,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务:主持东湖高新区新建的7所“平战结合”发热门诊的整体设计。这个总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项目,既要满足日常诊疗需求,又要具备疫情时快速转换的功能。刘俊伟带着团队与时间赛跑,2天完成7个选址的勘查,12天拿出全部方案。
在社会服务领域,刘俊伟的脚步从未停歇。2018年,他主持荆门市屈家岭考古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采用全虚拟仿真文物展示形式,以专业力量回应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质疑;2019年,作为长江职业学院定点扶贫村的规划设计者,他带着学生扎进十堰市郧西县石庙村的大山,用三个月时间走遍村里的峡谷、老屋。他坚持“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原则,把村民的土坯房改造成“一户一景、一家一院”的现代民居,3万元一间的预算里藏着巧思:用当地竹子做隔断,将废弃陶罐改造成花盆,连铺路的石子都来自村旁的河道。如今的石庙村,徒步道串联起民宿与果园,三筒子经济作物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当年的贫困村早已变了样。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应用型学科,扎实掌握其专业技能,更是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有力工具。” 在课堂上,刘俊伟常这样激励学生。他将抗疫空间设计、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等实际案例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技能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更能在国家与社会有需要时,成为挺身而出、践行责任的重要支撑。
从企业设计师到职教名师,从抗疫逆行者到乡村规划师,刘俊伟用15年的坚守证明:职业教育的舞台可以无限广阔,技能人才的价值能照亮时代。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王镱燃
终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