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在诸城农村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彭术标老师扎根30多年,岗位在变、学段在变,但他“立德树人”的初心从未改变。近年来,彭老师一直在昌城小学任教,他以对农村教育的赤诚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党员教师的使命,用日复一日的耕耘,成为农村教育的守护人、家长学生的暖心人、年轻教师的领路人。

择一事终一生,爱一岗守一方。自踏上讲台那天起,彭术标便把“做好农村教育”当作毕生追求。多年来,他辗转农村学校,无论身兼班主任、教研组长,还是教导主任、年级校长,始终把“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放在首位。除日常教学与师生管理外,他主动承担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社团活动组织等工作,无论哪项工作,他力争做出特色、创出优势。这份“不松劲、不懈怠”的执着,正是他对农村教育最深情的承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暖心。在彭术标眼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课堂上,他深挖教材中的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严慈相济的良师;课间,他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主动探索幼小、小初衔接方法,帮学生规划成长路径,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他善于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提出“学生的问题即课题,家长的愿望即目标”的思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生毕业档案”和“学生问题管理档案”激励和鞭策学生,用切实举措化解家校矛盾,通过撰写教育管理后记与教师沟通,推出“过集体生日”“学情会商”“转差培优”等措施,点燃教师激情,拉近师生距离,成为师生、家长心中的暖心人。
以身作则,方能引领同行。作为年级负责人,彭术标始终坚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校本教研中,他把“做榜样”当作基本要求:周前完成备课,他坚持“不备课不研讨不上讲堂”;练习题他先黑笔作答、红笔修改,了解学情后再为学生有针对性讲析;作业批改记录本上,学生的优点、不足,甚至错字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每天带着材料包上下班,成为他多年不变的习惯。
如今临近退休,已晋升基层正高级职称的彭术标老师,身体虽有不适,但他从未想过停下脚步,今年仍担任着六年级语文兼道法教学、分管六年级学部、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质量监测、文字材料等工作。“作为党员教师,不追求功名利禄,只要身体允许,就要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朴素的话语,正是他多年坚守的最好注脚,也是他对农村教育最长情的告白。
彭术标老师不忘初心的坚守,是诸城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缩影。在诸城的乡村校园里,还有无数像他这样的教师,放弃城市的繁华,扎根基层,把青春与汗水洒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上,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乡村孩子的求学梦。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一辈子做一件事”的执着,托起了农村教育的希望。
在此,我们向彭术标老师致敬,更倡议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扎根基层的坚守,学习他育人为本、关爱师生的温情,学习他示范引领、精益求精的担当。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立足岗位,发光发热,为诸城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王作强
一审 :董承臻 刘春香
二审: 张文骐 王月忠
三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