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构建学校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近日,我校研究生就业研学实践团赴广州开展访企拓岗和就业研学实践活动,助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研学团由校党委副书记张莉鑫带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宇童,研究生院副院长、研思部副部长胡正娟,以及来自22个学院的33名研究生、辅导员老师和导师代表等参加此次活动。
研学团合影
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研学团通过探访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单位及前沿生物医药企业,拓宽师生就业视野,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精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提升就业竞争力。
搭建引才桥梁
“百万英才汇南粤——首都医科大学师生来穗研学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王鹏主持仪式
高峰致辞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的“百万英才汇南粤——首都医科大学师生来穗研学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民营医疗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高峰致辞,欢迎首医师生来穗研学实践,并解读了广州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就、未来规划及人才引进政策,希望越来越多的首医学子能够在毕业后来穗工作发展。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人事处处长王鹏主持启动仪式。
付涌水介绍医院情况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付涌水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市一医院概况及人才引进、人员招聘等政策。
张莉鑫致辞
张莉鑫对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一医院及相关医疗单位表达了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发展现状、学科特色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特别是我校毕业生特点及来穗工作意愿。勉励研习团成员把握宝贵学习实践机会,做健康湾区建设的“先锋队”、知行合一的“行动派”、南北协同的“桥梁纽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首医学子扎根岭南,为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郭浩岩作分享
魏新华作分享
肖雅艺作分享
参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史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专职党委副书记郭浩岩分享了她的工作经历;首医校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魏新华、核医学科技师肖雅艺分别进行了发言分享,他们结合自身经历,畅谈在广州的工作生活感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职业规划参考和人生发展指引。
深入访企拓岗
随后,实践团前往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重点用人单位访企拓岗,进行深入交流,持续拓展优质就业渠道,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深入了解校友发展状况。
在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院座谈交流
在与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院举行交流座谈会上,张莉鑫详细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成就、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等情况。双方围绕当前医学领域人才需求特点、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定向输送优秀人才等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在中山大学座谈交流
在中山大学,双方就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张莉鑫表示,希望两校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相互借鉴,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情系校友发展
校友作分享
此次行程中,调研团专门与在广州工作的部分优秀校友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校友们深情回顾了在母校求学的难忘时光,分享了各自在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奋斗历程与取得的成就,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2022届校友、神经外科研究所外科学专业博士康慧斌分享了他在医院的成长经历,现在已经可以主刀开展四级手术,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工作能力得到了单位充分认可。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的2012届校友、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科学专业硕士龙腾飞,多次获得讲课比赛奖项。
在认真听取了校友们的发言后,张莉鑫充分肯定了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为守护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的贡献。她表示,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靓丽的名片,母校时刻关注着校友们的成长与发展,永远是校友们坚强的后盾。希望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继续关心支持母校建设,共同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探访多元机构
研学团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交流
研学团在生物岛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交流
研学团在金域医学交流
研学团在广州实验室学习交流
研学团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流
研学团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交流
研学团在广州开发区医院交流
研学团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交流
随后,研学团先后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物岛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金域医学、广州实验室、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开发区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地调研交流,为同学们提供全面了解行业、拓展就业视野的宝贵机会。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校友分享等环节,直观感受实际的工作生活环境、招聘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
本次赴广州就业实践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有效搭建了学校与广州医疗卫生系统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直观的就业参考,为未来输送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汇聚南粤”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就业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师生全面了解各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助力首医学子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部分研学团成员感想
在研学过程中,我不断思考:作为基础医学专业的导师,如何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广州市的政策优势在于将学术价值与城市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作为导师,我认为只有以产业化思维重塑培养体系,才能使学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创新中占据一席之地。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突破三重壁垒:首先,要打破“学术孤岛”的限制。在参观生物岛实验室时,我们不仅看到了设备的差异,更感受到科研范式的革新,我们应引导学生超越理论局限。其次,要消除“身份桎梏”。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基础医学研究生在医院同样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强调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关注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研究,以满足医院科研岗位的需求。最后,要克服“地域心障”。鼓励学生到国家更需要的地方、研究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能够发挥所学的地方去。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教授孙希萌
此次赴广州市的就业研学实践,为同学们搭建了与优质医疗资源对接的桥梁,让大家对就业市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我们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专业与岗位的精准匹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前提;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前景息息相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学生需要正视自身的综合能力,找准定位;通过校友分享,让同学们对广州及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消除之前由于距离产生的顾虑。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教育处辅导员刘萍
传统观念常常认为在大型三甲医院工作是医学专业学生的最佳选择,因为这类医院代表着高超的医疗技术、丰富的病例资源和权威的专业地位,似乎只有进入这样的医院才能体现医学专业学习的价值,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尊重。然而,在研学过程中,我发现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广州的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选择。可选择进入生物医药企业,从事药物研发、医疗器械销售等工作。也可以投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这让我明白,在就业选择时,不能仅仅受传统观念束缚,而应深入思考自身对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路径、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等多方面的需求。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卢伟祥
我是妇产科学专业的研究生,针对我个人的专业有了一些新的见闻和体会。在广州我了解到大多数医院的妇产科是妇科和产科不定岗,需后续到一定的职称和评级后确定亚专科。妇产科工作强度普遍较高,与北京相似。广东省的地域特色决定了其产科并未出现患者减少的现象。我将更倾向于选择综合型三甲医院妇产科就业,在就业时会考虑科室的科研平台和PI的研究方向是否和我的研究方向比较匹配,并且对于妇产科的工作强度有比较好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预期。
——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肿瘤学博士研究生李岳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官微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邓永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