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住“到校第一天、第一星期、第一个月、第一学期、第一学年”这“五个第一”重要窗口期,我校开展“你好,法大!”2025级本科生集中入学教育活动。9月1日上午,我校档案馆研究馆员王改娇以“档案里的校史”为题面向2025级全体本科生作专题讲座。
王改娇带领同学们重温了学校从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创立至今的73年历史,共同回顾了学校与我国法治建设同频共振的峥嵘岁月。
她介绍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政治系、法律系和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而成,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北京政法学院”,钱端升、费青、雷洁琼等一代法学大家共同奠基开拓,后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始终秉承“厚德、明法 、格物 、致公”的校训精神,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使命。
王改娇强调,从明光村的百废待兴到军都山的辉煌延续,从艰辛恢复办学到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政法大学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法治建设部署。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如今,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知名大学和组织设立高端法治研究平台,同时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实施“一中心多基地”的发展策略,展现了新时代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讲座最后,王改娇勉励新生要传承法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七十余载栉风沐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以来始终与祖国法治同行,以服务国家法治建设为己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时代的法大人,将赓续“厚德 、明法、格物、致公”校训精神,肩负“法治天下”的光荣使命,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接下来,学校还将继续开展“认识法大、走近法大”校史校情教育,组织新生分批参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重要讲话精神成果展和新时代全国政法教育中心建设展,组织青春讲师团校史系列讲座与“我们的法大”主题班团日活动等,帮助新生深入了解学校发展进程,深切领悟法大精神,从校史中汲取爱校荣校的力量源泉,激励大家积极投身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
学生感想
厚德、明法 、格物 、致公。
最初来时,它们只静静地注视我奔跑的身影。讲座带我穿过历史的雾霭,我了解到了这所我即将步入的神圣学府的过去,懂得了她在百废待兴中诞生的决心,明晓了她在复办中举步维艰的坚守,在辉煌的法学殿堂背后,印刻着的无数奔走呼喊的人。历史只是徐徐盘旋着上升,法大走过的路,折射出新中国悠久的教育史和对法律最崇高的叩问。
——法学院 张楠
心怀激动和憧憬,我们迎来了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场讲座——档案里的校史,王改娇老师通过生动的照片和讲解带领我们回顾了法大发展的每一个瞬间,用一件件档案展现了法大73载光辉奋斗历程。从北京政法学院到中国政法大学,从“马扎精神”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七十余载栉风沐雨,法大始终与祖国法治同行,一代代法大人风雨兼程,为中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讲座结束后,法大奋斗历程依然历历在目,我更体会到成为一名法大人背后的责任与担当!一场深刻的校史教育为我们打开了迈向法大精神的第一道大门!
——民商经济法学院 郭骐源
法大礼堂内《情怀法大》旋律悠扬,歌声里我们随校史走过73载——从沙滩红楼的初心启航,到小月河边的薪火传递,再到军都山下的初心不改。翻开这部镌刻理想的“校史法典”,师生们搬马扎上课的热忱、数次搬迁中凝聚的众志成城,都让“厚德、明法 、格物、致公”不再只是校训,更成了一种法大人的精神传承。这堂校史课,是我与法大的初遇,更让我笃定:未来必以法治初心为帆,做永远炙热的法大人。
——外国语学院 唐周珏
以档案见校史,崇来路敬前方!开学首日,王改娇老师的校史讲座让我深刻了解法大“前世今生”:从北京政法学院的艰难筹备、学校重建的千辛万苦,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成立。法大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严谨治学、坚守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嘹亮校歌声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已铭刻胸膛。军都山下,小月河边,吾辈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弘扬法大精神,谱写人生新章!
——社会学院 唐浩博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