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则红,是明德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每天想做的,就是把知识和温暖传给我亲爱的学生们;另外,我还有个特别的身份——军嫂,替保家卫国的他守好家里的“小天地”。有人说,军嫂是“穿着军装的另一半”,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总觉得,这份“军装”的底色里,除了思念与等待,还织着另一重牵挂——三尺讲台前的晨光,四十分钟课堂里的温度,还有孩子们眼里闪烁的求知光芒。作为一名军嫂,也作为一名扎根校园的人民教师,怀里揣着尚在襁褓的宝宝,肩上扛着两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个清晨于我而言,都是一场温柔的“奔赴”。
天还未亮透,最先打破寂静的是宝宝的咿呀声。我轻轻拍着他的背,看他攥着我的衣角露出浅笑,心里既有为人母的柔软,也有一份特殊的默契——此刻,孩子的父亲正在几百里外的远方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而我即将走向的讲台,是另一片需要用心耕耘的土地,那里有几十个家庭的期盼,有亟待浇灌的教育嫩苗。
清早的校园,晨读声像清脆的鸟鸣。我站在讲台上,指尖划过课本上的文字,把知识化作春风,吹进每个孩子的心田。讲《从军行》时,我会想起丈夫训练时磨破的手套;讲“家国情怀”时,我会告诉孩子们,守护祖国的不仅有边疆的战士,还有每一个在岗位上坚守的普通人——就像我守着这方讲台,也是在守护他们的成长。课间十分钟,我会悄悄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丈夫的消息。哪怕只是一句“家里还好吗”,也足够化作我下一节课的动力,因为我知道,他守着“大家”的安宁,我便要守好“小家”的温馨,更要守好“教育”的初心。
这份坚守里,也藏着许多温暖的支撑。学校领导总说“有困难随时说”,孩子生病需要请假时,他们从不推诿,同事们也常主动分担我的工作。这些细碎的善意,像春雨般滋润着我,让我在军嫂与教师的双重身份里,少了些疲惫,多了些底气。
丈夫曾三次参加阅兵,每次训练都要熬过无数个烈日与深夜。他寄回的照片里,皮肤晒得黝黑,迷彩服上满是汗渍,却笑着说“为了祖国,值了”。那些日子里,我一边抱着发烧的宝宝物理降温,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一边在深夜哄睡孩子后,反复打磨第二天的教案。有一次,宝宝半夜高烧到39度,我一手抱着他,一手翻找退烧药,冰冷的水银柱往上跳,我的心也跟着揪紧。那一刻多想给丈夫打个电话,可我知道,他正在执行任务,不能分心。我只能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他守着祖国的大门,我就必须守好这两个“家”——一个是怀里的宝宝,一个是讲台下的孩子们。
日子里也有细碎的难题: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我学着看维修视频自己换;工作上遇到教学瓶颈,我在宝宝睡着后的深夜里翻查资料,白天及时向老教师请;学生有情绪波动,我会抽午休时间和他们谈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有人问我累不累,我总说“习惯了”——就像丈夫习惯了哨位的寒风,我也习惯了这份双重坚守,因为我知道,他守护的是国土的边界,我守护的是教育的根基,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做着同样的守护。
傍晚送学生离校时,有孩子会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今天的课我听懂啦”;回到家,宝宝会扑进我怀里,用小脸蛋蹭我的脸颊。这些瞬间,像星光一样点亮我的疲惫。深夜里,我常会翻看丈夫的信,他写“家里有你,我放心”,也写“你守着讲台,就是在守着未来,比我更了不起”。其实我知道,我们只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该做的事——他守着祖国的“大门”,让山河无恙;我守着教育的“根”,让希望生长。
有人问我,支撑着我走下去的力量是什么?我想,是丈夫信里的那句“并肩同行”,是孩子们眼里的星光,是讲台上那支永远写不完的粉笔,更是“教育”二字里藏着的责任与希望。因为我坚信,每一次认真备课,每一次耐心讲解,每一次温柔陪伴,都是在为祖国的未来播撒种子。他守着祖国的大门,我守着教育的根。他守着祖国的今天,我守着祖国的明天——这便是我们之间,最默契的相守。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