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既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也是中国西北的美丽画卷
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
宁夏人民
在脱贫攻坚、生态治理、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
书写了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近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
组织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越南等
11个国家的国际学生
赴宁夏开展
“深度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国情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里
他们走进脱贫一线
探访生态治理前沿
感受现代化产业脉动
沉浸于多元文化魅力
用双脚丈量、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
深刻理解一个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
1
感悟脱贫攻坚伟大实践
探访闽宁镇生动课堂
初到闽宁镇
这里曾是“干沙滩”,如今是“金沙滩”
这里是中国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也是脱贫攻坚的“闽宁模式”首创地
同学们参观镇史馆
了解闽宁镇的发展历程
深刻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2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探索绿色中国的生动样本
同学们走进贺兰县城乡生活垃圾科普教育馆
参观环保企业宁夏二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了解AI赋能、绿色转型的创新探索
董事长、宁夏大学创新创业企业导师陈发与学生交流
鼓励青年投身绿色发展
中卫沙坡头
是中国防沙治沙的重要实践地
被誉为“人进沙退”的样板
这里见证了几代人治沙护绿的艰辛与成就
同学们跟随治沙专家、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
前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老师
深入沙地
了解麦草方格治沙的中国智慧
体验“向沙漠要绿洲”
在沙湖湿地和玉泉营葡萄基地
同学们学习湿地保护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感受生态与发展的和谐之美
3
探访现代产业
感知奋进中国的发展脉动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同学们走进全球规模领先的
煤制油项目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近距离感受中国清洁能源与
现代制造的蓬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考察时强调:
“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的能源化工基地,
具有战略意义。”
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号召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大家
他们通过探访基地
深刻体会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实干精神与创新成就
在新能源企业宁夏宁东绿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同学们学习了解光伏技术如何助力绿色低碳
在中宁县夏玺赞生态枸杞庄园
大家采摘枸杞、参观加工车间
感受科技与创新如何赋能传统农业
4
感受多元文化魅力
体悟中华文明一体多元
同学们走进宁夏博物馆、西夏博物馆
中卫博物馆、水洞沟遗址
贺兰山岩画遗址
探寻丝绸之路的千年故事
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魅力
2025年7月11日
西夏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更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与辉煌
在中宁县黄羊古落
大家观看黄羊钱鞭表演、蒿子面制作
亲手体验民间技艺
感受文化振兴的活力
在宁夏大学
同学们聆听宁夏历史概况课
学唱《宁夏川》
加深文化认同
在高庙
同学们触摸古建筑之美
感受儒、道、佛三教融合
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
在怀远夜市、向阳步行街
沉浸于宁夏的“烟火气”
在中卫市云数据中心
宁夏普天瑞农农业有限公司硒砂瓜种苗生产基地
中国能建沙坡头万头奶牛智慧牧场一期项目等地
同学们了解数字化、智能化
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温度
黎河微(越南)
宁夏从曾经贫瘠的土地蜕变成如今繁荣的模样,就是中国梦的生动诠释,是中国梦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明证。
许倩(白俄罗斯)
让我最震撼的,还是宁夏在防治荒漠化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业,并采用科学方法,成功遏制了沙漠的扩张。他们创造了“沙漠奇迹”,也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
赵诗玥(俄罗斯)
研学过程中,我特别佩服中国人能把地方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中国人在产品推广和销售方面的能力,让我开始思考如何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也相信这会对我未来研究生专业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马丽安(苏丹)
我来自一个沙尘频繁、绿化稀缺的国家,亲眼目睹宁夏以如此简朴而高效的方式成功遏制沙漠扩张,内心深受触动。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的生动展现,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管芷珊(巴拿马)
在这七天的旅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每一个景点、每一次讲解、每一顿饭都让我感受到不同于课本上的知识,它们变得生动而真实。
邱婧妍(马达加斯加)
感谢北外和老师们带我们留学生去宁夏了解银川的基本情况,很荣幸能多学中国的发展。很期待以后还有更多机会更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
张扬(巴基斯坦)
中卫的数据中心也让我很震惊,没想到在沙漠里还有这么大的数据中心,科技感很强。这奇妙的反差里,藏着一种智慧——让极端环境与尖端科技共生,正是中国大地多元发展的生动注脚。
张小龙(刚果(布))
这次研学最打动我的是看到宁夏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如何和谐共存,还有中国如何把扶贫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宁夏人通过智慧能够治理沙漠,把沙漠变成耕地,实现人和沙漠的和谐。
倪凯莉(奥地利)
沙湖的沙与水能和谐共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理解,也需要有人去传递那些藏在土地里的故事。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未来要努力成为奥地利和中国沟通的桥梁,把中国的生态智慧、土地上的坚守讲给更多人听,也把奥地利的故事带回中国,让更多理解在交流中生长。
张马乐(意大利)
宁夏三十载沧桑巨变令人惊叹,政府以精准扶贫与绿色能源双轮驱动,昔日苦瘠之地如今已焕发新生。银川、中卫等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既绽放时代活力,又守护着丝路古道的文明印记。这里不仅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更是史前文明与未来科技对话的时空走廊。
易靖安(马来西亚)
在种植园体验采摘时,我深刻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这不仅是枸杞种植的写照,更让我想到中国几代人治沙的历程——那是匠人们的情怀,更是他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种精神是我至今都学不来、模仿不来的。
梁国伟老师
我想引用一句德语谚语:“Brücken bauen, Herzen verbinden.”,意思是“搭建桥梁,连接心灵”。它告诉我们,通过交流与理解,我们可以跨越文化与国界的差异,让心与心更靠近。
李茂林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体现了中国人民通过实干奋斗实现发展的坚定信念。在宁夏的行程中,我们亲眼看到传统农业如何转型为现代企业,当地人民如何用勤劳与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生动的场景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梦想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
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多家主流媒体
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从脱贫攻坚的典范闽宁镇
到治沙壮举的沙坡头
从智慧产业园区到多元文化遗址
每一处都让国际学生们感受到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干精神”与“绿色魅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致力于
打造“留学北外”品牌
通过“小而精”的国情教育实践
让国际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理解中国
拓展全球视野
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
让学生们在真实、鲜活的实践中
理解“大而美”的中国发展成就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贡献北外力量
走进宁夏,读懂中国
走进中国,读懂世界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