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学院
Shanghai Film Academy
为植物谱写赞歌:中国首部植物纪录电影《喜马拉雅的种子》来了
当航拍掠过珠峰北坡6300米的流石滩,当微距镜头定格在雪兔子绒毛间的霜花上,当延时摄影浓缩长花滇紫草生存的多种恶劣环境,《喜马拉雅的种子》(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正以震撼的影像语言,向世界揭开地球第三极的生命密码。
这是中国第一部植物纪录电影,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摄制团队历时3年,追踪50多种青藏高原标志性植物,在冰川与峡谷的交响中,谱写了一曲关于生存、共生与守护的史诗赞歌。
生命禁区里的进化史诗:
极限中的生存艺术
在喜马拉雅地区每年1厘米的抬升中,种子们早已在雪线之上书写着生命的悖论。电影开篇以地质史诗的恢弘视角,动画展示了4500万年前古特提斯海退却时的惊天裂变——当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碰撞时,海峡变成了世界屋脊。在这一沧海桑田的过程中,植物群落经历了惊人的演化,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海拔6300米的雪兔子,用细密棉毛编织出微型“恒温舱”,让花粉在高山冰缘带的极寒中完成蝶变,这是迄今所知高等植物生存的极限高度;生存在海拔7000米的地衣群落,是高原的“拓荒者”,以菌藻共生的智慧分解岩石,为苔藓、蕨类等高等植物开垦出新的生存绿洲。导演用微距镜头解构生命进化的奇迹:塔黄苞片层层重叠如铺满琉璃瓦的温室建筑,在晴朗的正午能使内部温度比外界高出10℃以上;雪层杜鹃将高达20米的乔木基因压缩成贴地灌木,变身寒冷环境中的强势物种,其身影可以延伸至海拔5000米以上。
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马先蒿,种类众多但是喜欢群居,这也为繁衍带来了难题。不同种类的马先蒿为了维持个性,进化出不同的花型,以此控制昆虫飞临时有不同的接触部位,让花粉落在昆虫腿部、腹部或者背部、头部,引导昆虫实现精确的点对点传粉。这些精密构造被电影镜头捕捉成几何美学的盛宴,揭示着植物为了极低的授粉成功率,支付着百万年演化的成本。
编织生态网络:
雪山脚下的生命共同体
喜马拉雅不仅是植物的天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的生态网络。电影中,敏捷的镜头捕捉到了许多动人的共生瞬间,揭开了许多隐秘在高原上的植物与动物的生命共同体。在滇金丝猴栖息的冷杉林中,松萝的寄生与猴群的采食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灵长类动物无意中扮演着森林医生的角色,维系着海拔4500米生态链的精密耦合。在泸沽湖畔,海菜花将整个植株完全隐匿在水中,只有在开花时才会集结全身之力,用细长的叶柄将花朵送出水面,但是它的花期只有一天,花朵便努力散发出独特的气味,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完成生命的延续。
电影还用微距镜头记录下独特的生存契约:绿绒蒿在海拔4500米绽放出硕大的花朵,以此吸引耐寒的熊蜂帮忙传粉;紫花象牙参对传粉者异常挑剔,细长的花管劝退了大部分昆虫,长喙虻的口器长度能达到身体的两倍,刚好成就了这对喜马拉雅独有的共生伙伴;没有花蜜的高山杓兰无法贿赂传粉昆虫,它就将花瓣造型模拟成熊蜂的巢穴,吸引熊蜂“回家”,并在熊蜂挣扎逃离过程中完成传粉。这些跨越动植物界别的生命契约,被镜头编织成流动的生态网络,每个节点都在维系着第三极的生态平衡。
人与种子的千年之约:
从生存依赖到生命守护
当镜头扫过珠峰脚下海拔5000多米的青稞田,人类终于走进这场生命的史诗。人们在冰碛石堆中开凿水渠,将雪山融水引入山坳,培育出能在零下10℃存活的青稞。电影展现了青稞跨越3000米海拔落差的生长轨迹——从珠峰北坡冻土到日喀则河谷,较大的温差,充足的日照,让青稞沉淀出远高于平原作物的营养物质。进入日常生活,青稞炒熟之后制成的糌粑,煮熟之后酿成的青稞酒,成为高原人民的生命源泉。
在雅鲁藏布江畔的古老村落,大黄根茎中的天然色素经过浸泡,与核桃皮浓郁的黑红色配比结合,幻化成藏服中最有代表性的红色;在西藏中南部,藏木香经过3年生长,被制成藏香,其根茎中所含的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醇具有驱虫、抗菌和安神作用。但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并不总是这么和谐,贯叶马兜铃尽管有毒,但依然有很多人钟爱这种味道。当贯叶马兜铃在野外的居群遭到采挖,将引发一系列不可估量的生态危机,这是人类必须要面对和改变的现状。
电影最动人的篇章属于“种子采集员”。在雅鲁藏布江沿岸的老巨柏林,面临着传宗接代的困境。科研人员构建了“巨柏回归”计划,他们在江边把种子搜集起来,经过大棚培育,在合适的时机再将巨柏小苗栽回雅鲁藏布江边;在珠穆朗玛峰西坡5000米的峭壁上,种质资源库的采集员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采集到野生胡黄连的种子。“种子采集员”们如今已经构建了中国最大的种质资源库,里面的种子最长可以保存200年。种质库是人类守护大自然的“时间胶囊”,更是为气候剧变的时代储备下了生命的火种。
这部全新视角的植物纪录电影,已出版了同名伴生读物《喜马拉雅的种子》(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该书入选了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书用生动的故事、300多幅图片,记录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展现了高原上植物与动物、人类和谐共生的图景。
纪录片将于近期登陆全国院线。当观众在影院里聆听高原的风吹过雪兔子的棉毛,在大银幕上目睹匍匐在地的垫状植物,或许会重新理解种子的力量,那些隐藏在喜马拉雅地区的生命密码,那些随风飘散的生存策略,正在书写着比山更高、比时间更久的植物赞歌。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