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萧山中学,有一个角落特别被学生们珍视,这是他们和书记、校长通信的地方。“我和书记是信友。”很多学生自豪地说。近几年,萧山中学呼吁学生给“书记校长信箱”写信,学校把信箱放在教学楼中心,告诉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表达,一定会收到回信。于是,信件纷至沓来,每周,学校党委书记方飞燕都会把收到的信仔细看一遍,并用心回应。

在大多数人心中,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对一所高中,特别是县中来说,优先级似乎并没有那么高。但方飞燕觉得,一所县中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培养了多少顶尖名校生,而在于能否真正做到“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不唯分数论 让学生有归属感
一所县中的“托举哲学”
“我真的很开心,在萧山中学生活中不只有学习,评价标准也不只有分数。这里有很多社团、志愿活动,给我打开了一片小天地。”最近,一位来自萧山农村、性格内敛的男生,给方飞燕写了一封信,信中字字发自肺腑,表达了对于在萧中求学的欣喜。信末,他还特别提到,“很多时候,同学们羞于表达。感谢学校可以通过信件听到他们的心声。也希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我们一定可以在追梦的旅途中,飞得更高更远。”
反复读了几遍信后,方飞燕把信给所有行政老师传阅,并在教工会上专门讲了这个事情,“这就是我们做教育的价值,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归属感,有能力去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和底气。”
提起“县中”和“县域教育”,它总是和教育内卷、城乡资源分配等现实问题绑定在一起。作为“县中崛起”的一个样板,萧山中学却没有用单一、肤浅的标准,尤其是成绩,去衡量每个学生。方飞燕告诉记者,“相比主城区的学校,这里学生之间的差距要更大,孩子们的人生、学业规划不同。”

在一代代老师的努力下,萧山中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共建了“学术直通车”,助力学生确立早期学术坐标。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和批判精神。“让内向者敢于表达,严谨者善于创新,活泼者绽放光彩,专注者深耕所长。”方飞燕说。
从“小方姐姐”到“方阿姨”
20年坚守 用时间换学生成长空间
2004年,刚毕业的方飞燕来到萧山中学任教,教语文,第一年就当了班主任,看到眼前和自己弟弟妹妹同龄的学生,她说道,“高中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只要肯奋斗,你们必有所得。老师会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
不少学生提起方老师,总会说她对学生温柔,上课特别有意思,“一开始大家都叫我‘小方姐姐’,现在都叫‘阿姨’了。”方飞燕笑着说,她一直很注重给学生情绪价值。比如现在教高一的她,第一节课就对学生说,自己布置的语文作业一定不会超过15分钟,超过了可以不做,“我们都会精选一遍题目,有时候学生反馈作业量大,我们都会反思,不能让学生困在题海里。”

这背后,需要老师更用心地付出,“不光我,我们这批老师,都是用自己的时间换学生的成长空间。”和方飞燕一样,萧山中学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绝大多数每天早6点多到校,到晚自习答疑管理,再到等着宿舍熄灯、通校生都回到家,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是常态,“这算是县中老师的一个特点:拼。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在共同托举,我们不能辜负他们。”方飞燕说。
今年高考放榜后,一名家长把学校高三每个任教老师的电话都打了一遍,专程来感谢老师们的付出,当然也打到了方飞燕这里,家长说本来对孩子考浙大不抱希望了,但就是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一直有股想证明自己的心气。“我所理解的教育家精神,便是用我们的付出,助力学生主动而持续地生长,让更多孩子走向卓越,实现梦想。”

来源:杭州日报学点点
责编 王作强
一审 董承臻 刘春香
二审 葛纯强 王月忠
三审 邓永军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