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声远
育人弦歌未央
杏坛光耀
初心历久弥新
新时代的北师大青年干部
精研业务、淬炼本领
挥洒才智、彰显风采
以专业为刃
破管理之题
以热忱为帆
驭服务之舟
在建设百廿学府的壮阔航程中
奋力书写教育强国梦的新篇章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营造“追求卓越、崇尚规则、共谋共治”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提高青年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五届青年管理干部岗位技能竞赛。
本届青年管理干部岗位技能竞赛分为公文写作、情景模拟、综合展示三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展示了我校青年管理干部扎实过硬的业务本领,爱岗荣校、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以及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获奖选手风采
离退休工作处 杨健男
白首不移报国志 丹心永续育新苗
——新时代的关工委工作
1992年,由周之良老师牵头,参照其他院校先进经验,正式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三十余年来,一代代北师大关工人始终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培育时代新人”“关爱青年师生成长,促进全面发展”“参与营造良好环境,助力协同育人”等多方面,助力学校发展大局。
进入新时代以来,关工委“五老”们继续发挥自己的独特光热。他们与青年党员共上一堂党课,回味立党初心,思考报国使命;他们每逢新学年开学,都会向青年师生传递自己的人生体悟与工作阅历;为了培养未来教育家,我们的关工委组织了一场场理论宣讲,让青年学子感悟到不一样的课堂魅力……近五年来,学校和各学部院系关工委组织广大“五老”开展了百余场活动,数千人次的青年学子从中受益,他们仍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关工委“五老”的目光不仅停留在校内,他们的身影也遍布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尽管年过花甲,他们依然奋斗在教育脱贫、乡村振兴的一线,他们仍然万里奔赴,支援西部。
在奉献之中,“五老”们也获得了来自外界的肯定。我校关工委多次获评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获得首批北京市“五好”基层关工委称号,老同志们也获得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先进工作者,以及最美“五老”称号。
新时代到来了,关工委成员们仍然奋斗在新征程上。
党委统战部 王姿
铸牢共同体意识,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作为教师教育的排头兵,我们深知这项工作的特殊意义——今日的青年学子,就是明日的“四有”好老师;今天的教育,将影响未来无数青少年的价值塑造。为此,学校党委统一部署,构建工作体系、学习体系、育人体系、研究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2022年,我们走在全国前列,由统战部协同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组织两岸四地各民族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国情考察、支教帮扶、交流访谈等系列活动。走进祖国边陲、深入基层一线、穿过历史长廊,在新疆,我们看到了和田出土文物中跨越千年的民族融合;在青海,看到了地震灾后各民族同胞共建家园的感人画面;在内蒙古,看到了从小作坊到产业园区的华丽转变。生动的历史切片,灿烂的笑脸,融合的景象,源于用心设计每一个实践点位,源于不懈地协调沟通,核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青年学子体悟到,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
为了更加充分地运用实践成果推广传播,我们组建专题宣讲团,向大中小学师生分享所感所悟。听完这些故事,实验小学的小同学说:“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很感动。”通过搭建微课、微电影、微宣讲平台,开发二十余门微课,推出微电影作品。这些工作获得《人民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有效扩大了教育的辐射面和穿透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紧扣我校办学使命,深入推进这项光荣事业,正是作为一名统战部门的青年管理干部不懈奋斗之所在。未来,我将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更饱满的热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工作,以青年管理干部之小我,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
党委/校长办公室 张泽
保持适度的“焦虑感”
焦虑来自于本领恐慌,把本领练在身上,不畏难、做成事。入职之初,我参与学校章程修订工作。2个多月的时间,9场座谈会,20多人次深度访谈,近五百份调查问卷,一千余条意见建议,体量之大、时间之紧张、任务之繁重让我感到“压力山大”。但工作本领也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中,快速成长。现在,我有了从容的底气,我想这份底气可能就来自于,在过去的四年中,我的工作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次会议一次会议办出来、一个现场一个现场跑出来、一场活动一场活动完成出来的。
焦虑来自于师生关切,把师生装在心里,察细节、做好事。这份体会源于入职初期内心的彷徨:办公室工作繁复琐碎,与师生接触少,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后来,我在一次次的工作现场,感悟以师生为中心的力量。在平凡的行政岗位,何以为师?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时刻牵挂、念兹在兹,职业成就感自然水到渠成。
未来,我会更加愿意、更有底气地和这份适度的焦虑共处,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从工作实践中掌握的种种本领服务师生,开好每一次会议、写好每一篇文稿、盯好每一项进度、落实好每一项要求,把师生的关切看在眼里,更装在心里。这是一群机关人的努力,是几代师大人的坚守,更是我们管理服务队伍有力回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担当。
党委学生工作部 陶楚歌
以党建引领,育时代新人
入职以来,我一直负责学生党建工作。或许有人会认为党建工作容易流于形式,但工作六年,我想说,学生党建实实在在扎根于日常、服务于发展,引领着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当代大学生价值多元、思想多样,我常常思考,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入学生头脑、汇入学生心田,如何让党的初心使命点燃青年学生的奋斗火种。在“理论精读班”,我和同学们一起读原文悟原理;在“青年理论说”,我们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在“行走思政课”,课堂被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六年来,70余场专题讲座,40余次外出实践,这数字是我和同学一块学习、一块行走的印记。
学得怎么样,能不能讲好是关键。微光聚星火,党课映初心。从举办微党课比赛到组建学生党员励学理论宣讲团,我指导了近百名同学们上讲台,用青年话语讲家乡故事、家风传承,讲出师大青年的成长感悟与使命担当。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届学生党员微党课大赛决赛上,有同学聚焦擦亮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讲授主题党课,当屏幕上出现京师大福的智能问答,当同学自豪地分享起从提问到收到回复的快速响应,我注意到台下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微笑,原来作风建设就在身边。
在高校这片充满青春活力的沃土上,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更是链接机关管理工作与学生成长的桥梁。作为一名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老师,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每一场精心策划的活动,每一次思想的启迪,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将学生党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学校发展、为学生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人才人事部 任和和
经纬无声织密网 坚守责任筑金城
近年来,安全保密工作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意义与迫切需求日益凸显。而涉密人员管理作为保密“三大管理”内容之一,更是保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2022年7月,我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北师大,主要负责涉密人员管理相关工作。仿佛闯入陌生的电磁场,95%的工作,都是北师大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重任在肩,唯有破局前行!首先要制度筑基:坦白说,初看保密制度,就像读天书。怎么办呢?学!深入培训,反复钻研。最终,我们构建起20项保密基础制度体系,其中人才人事部主责3项,近1.5万字的制度规范,实现了从无到有,落地生根。接着要雕琢难题:各类保密标准的表述是很宏观的,实际操作的要求却极其具体。于是我们就像破译密码:逐条拆解、反复推敲、广泛调研,逐步内化成学校自己的规定和要求,成为我们体系搭建的关键起点。最后是档案呈现:管理是基础,呈现是关键。我们参照人事档案最高标准,为每位涉密人员定制专属档案,目录清晰,时序严明。
今天,“无声电波”仍在北师大传递。它传递的不仅是秘密,更是责任与信任!是我们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攻克技术难题的坚定承诺!“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作为北师大保密战线一员,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鲜有宣传报道,唯有日复一日的“无声”坚守。但请相信,电波或许“无声”,却永不消逝!它将永远在北师大的血脉中,奔涌不息!
党委学生工作部 李悦池
“就”启生涯 “业”筑未来
——做基层就业的奋斗者
犹记得初入职场时,一位学生曾迷茫地问我:“老师,我是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这质朴的疑问引发了我的深思:在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学生的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为了寻找答案,我深入访谈学生、发放调研问卷,精准把握他们的需求与顾虑。基于此,我构建了“四位一体”就业育人模型,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重点解决思想引领与技能提升问题,助力学生实现从“谋就业”到“寻事业”的跃升。
在时代使命的感召下,我更加坚定了引导学生投身基层的信念。为此,我们系统设计,分步推进工作。
第一步:播种梦想,让基层就业被“看得见”。为了让青年真正认识基层、向往基层,我主导设计了“1+5+X”生涯育人体系。依托第一课堂的广度、第二课堂的效度以及多项个性化服务的温度,在青年心中播撒下“基层梦”的种子。
第二步:提升能力,让同学“干得好”。为了帮助学生在基层沃土上茁壮成长,打造系列品牌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例如,选调生培养品牌 “星辰计划” ,通过五大板块系统提升学生基层工作能力;组建宣讲团深入院系班级解读政策;开展一站式就业指导活动,精准提升就业竞争力。
第三步:强化保障,让同学“留得住”。为了让选择基层的学子安心扎根,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暖心保障机制:举办隆重的基层就业出征仪式,为青春壮行;在毕业典礼上设置专门环节,隆重表彰并授予基层就业毕业生学位;提供贯穿职前、职后的系统培训。
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师大人奔赴基层,用青春实践书写着动人的答案。2013届毕业生朱启平,放弃省会优渥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他说:“北师大给了我一束光,我要用它去照亮更多孩子。”2019届博士毕业生赵千政,选择接过文秀同志的接力棒,成为云南选调生,用所学知识温暖他人。2025届硕士毕业生西娅,在全国职业规划大赛中勇夺金奖。她说立志成为涉外律师,为中国发声。北师大学子的基层梦想,起初或许只是点点星光,但在行而不辍的奋斗中,终将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一方热土!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