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很大
信号要抵达每个角落绝非易事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就是打破困局的关键
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网
全国重点实验室(ISN)的科研人员
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国家级青年人才刘俊宇
一头扎进这个领域
未来的空天通信蓝图
正被他一点点勾勒清晰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咖专家云集的
“西电视界”系列视频栏目——
《西电不无聊》
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神秘天地里
和刘俊宇教授去探索“新航道”
1
科研坐标:做国家需要的“真学问”
“我们的研究,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刘俊宇常对学生说的话。作为ISN的核心成员,他所在的团队肩负着攻克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卡脖子”技术的重任。实验室自1989年立项以来,四次通过国家评估,2017年获评“优秀”,更于2022年入选科技部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
刘俊宇的研究聚焦“立体覆盖”这一关键命题:如何让卫星与地面网络协同作战,实现从局部到全球、从平面到三维的无缝通信?“我们不仅要追求大范围立体空间的无缝覆盖,还要追求局部区域的深度覆盖”,他说,“我们团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筑智慧网,融空天地。”
2
破局低空经济:一场提前四年的“起飞”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刘俊宇团队的布局早已开始。2020年,在团队带头人李建东、盛敏教授的引领下,他们率先启动低空通信攻关。“这不是简单的无人机联网,而是基础设施、制造、服务全链条的革新。”他这样解读。
他的团队与中国移动合作,研制了相关的空中基站的设备,构建了地对空延展覆盖的系统,该系统已在河南、陕西等9省市落地应用,将低空区域信号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这项技术背后,是数百个日夜的测试——在实验场蹲守、与工程师讨论、反复调试设备……“解决真问题,就得真刀真枪干。”刘俊宇笑道。
3
育人哲学:让科研“看得见摸得着”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研究生最喜爱教师”……面对荣誉,刘俊宇总说:“是团队给了学生‘玩转’高科技的舞台。”他至今记得自己大四时跟随导师史岩在研究所攻关雷达通信系统的经历:“每天的开发环境就是实验场,代码和数据就是毕设,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如今,他延续了这一传统:学生们的课题往往源于实际系统故障,论文数据来自真实基站测试。
刘俊宇期待,年轻一代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赓续代代西电人矢志报国的红色血脉,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对星辰大海的探索当中。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