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KPI,卸下DDL
南开人的悠长假期正在惬意铺展
除了阳光、海浪和冰西瓜
放松之余
也别忘了给心灵留一片荫凉
南开送你一份甄选书单
愿这抹绿色伴你度过清凉一夏
1
《迦陵谈词:叶嘉莹品最美古词》
叶嘉莹著
索书号:I207.23/12-15A
馆藏地: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本书是词学泰斗叶嘉莹谈词的代表作,深度解读晏殊、柳永、辛弃疾、温庭筠、李煜、王国维等数十位中国历史重要词人及其代表作,讲述古诗词背后的百味人生,带你读懂古代名家的快意和痛苦、天才与不幸,读懂中华文脉里的境界和智慧,感受诗词的绝美与力量。
2
《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著
索书号:I266/47-12
馆藏地:逸夫馆普通书架、
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老舍先生对当时社会时事、人事和自己处境的有感而发,写出真实生活中的影射。从这些人生之旅幽微多情的记述,或是关于世间万象细致精到的描述,或是关于作者心志的抒发,可见作者那种蔼然可亲的温厚情怀。
3
《听风八百遍, 才知是人间》
史铁生等著
索书号:I266/475
馆藏地:逸夫馆普通书架、
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本书收录了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12位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经典作品,精选《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与地坛》等40余篇散文名篇,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人生路上,我们会遭遇风暴、挫折与创伤,但别慌张,它终将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和充盈,从而走向生命的辽阔。温暖、纯净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
4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著
索书号:I267/2032-2A
馆藏地: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十九岁,她随家人初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荒野中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她与家人也不断随之迁徙——从草场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废墟。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而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感官明晰,就是自由。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这样的土地容不下虚伪和矫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实——世界是未驯服的,感观是纯天然的。哪怕生活永远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只要感受力还在,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值得记忆的美好。
5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文明的碎片》
张经纬著
索书号:K209/227
馆藏地:中心馆中文库本书架
本书分为十二章,选择了十二件(类)文物来讲述中国艺术史,其中既有博物馆里从来不缺的青铜器、陶器、瓷器、帛画、砖画等常见文物,也有香炉、铜镜、赏石、文玩等特色文物,甚至还包括皇家/私家园林、各地戏台/戏楼之类不可移动文物。有汉武帝未央宫中的鎏金铜熏炉,有东汉摇钱树上的西王母造像,有宋徽宗华阳宫里的一块太湖奇石,也有清代紫禁城内的一座戏楼。书中融合考古学与人类学方法,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历史证据,构建了以物证史的新型叙事体系。
6
《奔跑的中国草》
钟兆云著
索书号:I253/1035
馆藏地: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本书以林占熺教授为主人公,讲述科技中国草在世界奔跑造福人类的故事。为解决菌业生产中日益严重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级难题,他无数次试验,发明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为科研,他全家上阵;为菌草,他上下奔波。他咬定青山大地,只争朝夕;他立根黄沙破岩,敢为人先。他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技术,不以山海为远。如今,“菌草”已走出国门,为国际减贫和生态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7
《绿沙漠》
王凯著
索书号:I247.5/4876-1
馆藏地: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本书以军营日常生活为线索,聚焦基层连队官兵的真实精神与心理状态。三个从军校毕业的大学生,被分到了驻扎在沙漠的空军基地,像沙粒一样被散落到沙漠中不同的驻点;一个连队从城市移防到边远戈壁,踏上西去的列车,怀着内心的挣扎前往新的生活;面临转业的连队参谋和多年前的战友重逢,要如何守住尊严、原则和荣耀。在远离人群、资源匮乏的沙漠中,生活对他们而言,被简化为一场为了生存的奋斗。在沙漠这片纯粹的人性试验场,每一次悲壮的失恋、艰难的告别、不合时宜的倾诉,都被倾注了一腔幽默与深情。
8
《夏日走过山间》
(美) 约翰·缪尔著
索书号:I712.65/73-1A
馆藏地:逸夫馆普通书架、
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本书是自然文学作家约翰·缪尔撰写的随笔集。1869年,31岁的缪尔收到牧羊人德莱尼的请求,说需要缪尔同牧羊人一起去内华达山脉牧羊,同行的牧羊人会负责所有放牧工作,他只要随心所欲地欣赏风景,考察植物、岩石等大自然的造物。接下这份差事的缪尔,看着2050只羊,“忍不住担心自己会把它们带上一条不归路”。从6月的盛夏到9月的凉秋,107篇生动的自然日记,让我们看到山间夏日的生活。他们以松针为床、以花朵为枕,克服供给短缺时的“面包荒”,防止野熊夜袭羊群,在裂开的冰渊边劫后余生……
9
《你的夏天还好吗?》
(韩)金爱烂著 薛舟译
索书号:I312.645/70-1
馆藏地:逸夫馆普通书架、
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中心馆普通书架
本书是金爱烂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八篇作品。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面临绝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却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篇作品聚焦于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细腻地描摹了她们在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心理状态,或许会激起中国女性读者的共鸣。作为韩国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金爱烂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品主人公的力量。
10
《我们八月见》(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索书号:I775.45/2-18
馆藏地:逸夫馆普通书架、
逸夫馆中文库本书架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生前最后的遗作,是对婚姻、爱情和生活本质发出的最后诘问。每年八月十六日,她乘渡船来到这个小岛,搭乘熟悉的出租车,住进熟悉的酒店,去熟悉的花农那儿买一束剑兰摆到母亲的墓前。她叫安娜·玛格达莱纳·巴赫,四十六岁,家庭美满,有一个爱他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八年来,每年母亲的忌日,她就会独自前往小岛悼念。然而这一年,一个意外打破了她原本的生活节奏,而她的世界也从此彻底改变了……
绿树阴浓夏日长
选一本心仪的好书
在蝉鸣树荫下、旅途列车中
开启一场只属于你的阅读漫游吧!
责任编辑:王作强
初审 :董承臻
终审 :刘春香 张术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2)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3)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zy91370786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